1.网络设备:
①路由器
②交换机
2.PC链接交换机
①双绞线
②直通线和交叉线
3.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口层
一.IP地址基础
通信前提:按照通信标准 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族
TCP/IP协议族
四层模型:封装PDU
网络接口层 bit frame—封装数据帧(对应OSI 物理层 和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paket —封装数据包
传输层 segment —封装数据段(UDP TCP)
应用层 data —数据
工作原理: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
封装: 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比特
解封装:数据比特–数据帧–数据包-- 数据段–数据
IP版本有V4和V6,目前学习V4版本
IPV4组成部分?
概念:
两个部分:网络位+主机位
网络位 所在位置
主机位 代表唯一主机
bit byte
IPV4 一共32位 (4个字节) 点分10进制 一共有4组 每组8位
位 字节
掩码:
1100 0000
192.168.1.1
IPV4分类:
A
保留第一位为0 0-127 0和127保留 真真范围为1-126
8位网络位+24主机位 /8=255.0.0.0
一共多少个可用主机?2的24次方-2(减去的2是主机位代表全0和主机位全1)
代表网段地址 代表广播地址
B
保留前两位为10 129-191
16位网络位 +16位主机位 /16 = 255.255.0.0
一共多少可用主机?2的16次方 -2
C
保留前三位110 192-223
24位网络为+8位主机位 /24 255.255.255.0
一共有多少个可用主机? 2的八次方-2
D
保留前四位1110 224-239 保留用于组播
E
保留前四位1111 240-255 保留用于研发
IP地址类似于家庭住址
IP地址其实只是32位 4个字节 每个字节8位
IP地址本来没有点 但是用来分开4个字节 便于查看和记忆
IP地址本来为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也是为了方便人们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