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安全态势的“数据骨架”
安全态势感知的核心是精准提取与安全风险強相关的关键指标。结合天翼云的业务场景和行业实践,我们将指标分为以下四类:
- 基础资源健康度指标
- 云主机存活率:反映云环境中物理/虚拟机的可用性。
- 网络带宽利用率:监控网络拥塞风险,规避DDoS攻击或异常流量导致服务中断。
- 存储容量阈值:预警存储资源耗尽风险,规避数据丢失或服务降级。
- 威胁情报指标
- 实时攻击事件数量:按攻击类型(如SQL注入、XSS、暴力破解)分类统计。
- 恶意IP活跃度:通过IP信誉库和流量特征识别高危源。
- 漏洞掃描结果:展示高危漏洞分布(如CVE-2023-XXXX类漏洞)及修复进度。
- 用户行为分析指标
- 异常登录行为:基于地理位置、设备指纹、时间窗口的多维度检测。
- 权限滥用风险:监控特权账号的操作频率和敏感操作(如批量删除数据)。
- 数据外发行为:识别非授权的文件传输或API调用。
- 合规与审计指标
- 等保2.0合规率:动态评估云环境对國家标准的符合程度。
- 日志留存完整性:确保安全日志的采集、存储和审计链条可追溯。
二、可视化策略:从数据到洞察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指标的可视化需兼顾实时性、交互性和可解释性。以下为天翼云大屏的核心设计原则:
- 分层布局:从宏观到微观的渐进式展示
- 顶层视图:全局概览,通过“安全评分卡”综合展示整体风险等级(如0-100分制)。
- 中层视图:按威胁类型(如网络攻击、主机漏洞、数据泄露)划分模块,使用热力图、环形图等直观呈现风险分布。
- 底层视图:支持钻取功能,用户可点击具体事件查看详细日志、攻击链溯源和处置建议。
- 动态交互:降低信息过載
- 时间轴滑动条:允许用户回溯历史数据,分析攻击趋势(如过去24小时/7天的攻击峰值)。
- 阈值告警联动:当关键指标(如攻击事件数)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触发高亮提示和声光报警。
- 多维度筛选:支持按地域、业务线、资产类型等条件过滤数据,快速定位问题根源。
- 技术选型:兼顾性能与美观
- 前端框架:采用ECharts或AntV等开源库,实现高性能图表渲染。
- 后端支撑:基于Kafka+Flink构建实时流处理管道,确保数据延迟低于1秒。
- 3D可视化:对复杂网络拓扑(如SDN环境)使用Three.js实现三维建模,增強空间感知能力。
三、技术实现:从架构到落地的“工程化路径”
- 数据采集层
- 通过Agent或API对接天翼云原生安全组件(如云防火墙、WAF、主机安全Agent),采集流量日志、系统日志和告警事件。
- 使用ELK Stack或ClickHouse存储非结构化日志,支持PB级数据的高效查询。
- 数据处理层
- 基于Spark Streaming或Flink进行实时分析,提取关键指标并计算风险评分。
- 引入机器学习模型(如孤立森林、LSTM)识别异常行为,降低误报率。
- 可视化层
- 采用微前端架构,将大屏拆分为多个獨立模块(如攻击态势模块、漏洞管理模块),支持热更新。
- 实现自适应布局,适配不同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如指挥中心大屏、移动端)。
四、案例实践:某金融行业客户定制化开发
某省级银行需满足等保2.0三级要求,并实现以下需求:
- 实时监控:对核心业务系统的网络攻击和主机漏洞进行分钟级监控。
- 合规审计:自动生成符合监管要求的日报/周报。
- 应急响应:支持一键封禁高危IP和隔离受感染主机。
解决方案:
- 在大屏中集成“攻击地图”模块,通过地理坐标标记攻击源分布。
- 开发“合规仪表盘”,动态展示等保条款的符合率(如“身份鉴别”项得分92%)。
- 接入天翼云安全运营中心(SOC)API,实现自动化处置流程。
效果:
- 攻击发现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 漏洞修复率提升至98%,等保测评通过率100%。
五、未来展望
随着零信任架构、AIOps等技术的演进,天翼云安全态势感知大屏将向以下方向升级:
- 预测性分析: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 自动化编排:与SOAR(安全编排自动化响应)深度集成,实现威胁闭环处置。
- 多云统一管控:支持跨公有云、私有云和边缘节点的安全态势聚合。
六、结语
天翼云安全态势感知大屏的定制化开发,本质上是将安全数据转化为业务价值的过程。通过科学的关键指标筛选、人性化的可视化设计和工程化的技术实现,可帮助用户构建“看得见、看得懂、管得住”的安全运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