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usermenu
  • 发布文章
  • 消息中心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原创

服务器如何通过天翼云实现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融合

2025-08-07 01:20:59
0
0

一、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管理的核心挑战

(一)资源利用率低下且分配不均

  1. 物理机资源闲置:物理机为满足峰值需求通常按最大负载配置,日常利用率仅 30%-40%,大量 CPU、内存资源闲置。某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物理机,日均 CPU 利用率不足 25%,资源浪费严重。
  2. 虚拟机资源受限:虚拟机依赖宿主机资源,当宿主机负载过高时,虚拟机性能受抑;而物理机空闲资源无法直接分配给虚拟机,形成 “物理机闲置、虚拟机拥挤” 的矛盾。某电商平台促销期间,虚拟机因宿主机资源不足响应延迟,而空闲物理机资源无法调用。
  3. 资源分配固化: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配额一旦确定难以动态调整,面对业务波动(如临时项目、活动峰值),需人工重新部署,耗时且易出错。某企业临时开展数据分析项目,因物理机资源无法快速分配给虚拟机,项目启动延迟 3 天。

(二)管理复杂度高且协同性差

  1. 双体系独立运维:物理机与虚拟机分属不同管理系统,需两套团队分别维护,运维成本增加 50% 以上。某集团企业物理机由机房团队管理,虚拟机由云平台团队维护,跨体系协作效率低下。
  2. 资源监控割裂:物理机与虚拟机的监控指标分散在不同工具中,无法全局掌握资源使用状况,难以发现 “物理机空闲而虚拟机资源不足” 的全局优化空间。某金融机构因监控割裂,未能及时将空闲物理机资源分配给负载过高的虚拟机集群。
  3. 业务部署不灵活:部分业务(如数据库)需部署在物理机保障性能,部分业务(如 Web 应用)适合虚拟机快速扩展,但两者间数据交互因资源隔离存在延迟,影响业务协同。某电商的订单系统(物理机)与推荐系统(虚拟机)数据同步延迟超 1 秒,影响推荐准确性。

(三)成本与扩展性矛盾突出

  1. 硬件成本重复投入:物理机与虚拟机分别采购硬件,无法共享存储、网络设备,导致硬件成本增加 30%。某企业为物理机与虚拟机集群分别配置存储阵列,实际总存储利用率不足 50%。
  2. 扩展能力受限:物理机扩展需采购新设备、部署系统,周期长达数周;虚拟机扩展受宿主机资源限制,无法利用物理机空闲资源实现超规模扩展。某票务平台售票高峰时,虚拟机集群因宿主机限制无法扩容,导致系统拥堵。
  3. 能源与空间浪费:闲置物理机持续耗电、占用机房空间,某数据中心物理机年均电费超百万元,其中 30% 用于空闲设备。

二、服务器借助天翼云实现资源融合的核心能力

(一)资源池化与统一调度

  1. 混合资源池构建:天翼云将物理机的计算、存储资源与虚拟机资源纳入统一资源池,通过虚拟化层(如 KVM、容器引擎)实现资源抽象,屏蔽物理与虚拟的底层差异。某企业构建混合资源池后,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可跨层调度,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70%。
  2. 动态资源分配:基于业务负载自动调整资源配额,当虚拟机资源不足时,从物理机空闲资源池分配 CPU、内存;物理机负载降低时,释放资源至共享池供虚拟机使用。某电商平台通过动态分配,促销期间虚拟机性能提升 40%,且未新增硬件投入。
  3. 优先级调度机制:为核心业务(如交易系统)设置资源优先级,确保其在资源竞争时优先获得物理机或虚拟机资源;非核心业务(如日志分析)自动使用空闲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某金融机构通过优先级调度,核心交易系统响应时间稳定在 50ms 内。

(二)统一管理与协同运维

  1. 一站式管理平台:天翼云提供统一管理控制台,支持物理机与虚拟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建、部署、监控、销毁),运维人员通过单一界面操作,无需切换系统。某企业使用统一平台后,运维效率提升 60%,人员成本降低 40%。
  2. 全局资源监控:实时采集物理机与虚拟机的 CPU、内存、磁盘 IO 等指标,生成全局资源热力图,直观展示资源分布与负载情况,辅助管理员发现优化空间。某集团企业通过全局监控,每月可识别出 20% 的空闲资源并重新分配。
  3. 跨平台业务编排:支持物理机与虚拟机上的业务协同部署,通过服务编排工具定义业务流程(如物理机数据库与虚拟机应用的连接配置),自动完成网络配置、权限开通,部署时间从天级缩至小时级。某零售企业的线上线下业务协同部署,通过编排工具实现一键部署,效率提升 80%。

(三)弹性扩展与成本优化

  1. 超融合存储共享:物理机与虚拟机共享天翼云分布式存储,数据直接通过内部网络交互,传输延迟从毫秒级缩至微秒级,同时减少存储硬件重复投入。某企业共享存储后,存储成本降低 35%,业务数据交互效率提升 50%。
  2. 弹性伸缩联动:虚拟机可突破单台宿主机资源限制,动态调用物理机资源实现 “超分扩展”;物理机负载过高时,自动将部分业务迁移至虚拟机集群,实现双向弹性。某游戏公司峰值时段,虚拟机调用物理机资源使处理能力提升 2 倍,无需临时采购硬件。
  3. 能耗智能管控:通过资源融合减少闲置物理机数量,结合天翼云智能电源管理,自动关闭长期空闲的物理机(保留核心服务),能源消耗降低 20%-30%。某数据中心通过能耗管控,年节省电费超 50 万元。

三、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融合的实践场景

(一)核心业务与弹性业务混合部署

  1. 场景特点:企业核心业务(如 ERP、数据库)需物理机保障稳定性与性能,弹性业务(如营销活动、临时报表)需虚拟机快速扩展,两者需共享数据且资源可灵活调度。
  2. 实现方式
    • 通过天翼云构建混合资源池,物理机部署 ERP 数据库,虚拟机部署营销活动 Web 应用,共享分布式存储实现数据互通。
    • 配置资源调度规则:营销活动期间,自动将物理机 50% 的空闲 CPU、内存分配给虚拟机;活动结束后,资源回流至物理机资源池。
    • 统一监控平台实时跟踪资源使用,确保 ERP 系统性能不受影响(CPU 利用率<70%)。
  3. 实践效果:某制造企业通过混合部署,营销活动期间虚拟机资源扩容效率提升 3 倍,物理机资源利用率从 30% 提升至 60%,IT 成本降低 25%。

(二)高并发业务峰值应对

  1. 场景特点:电商平台日常业务运行在虚拟机集群,大促期间请求量激增,需调用物理机资源分担负载,确保系统稳定;大促结束后释放物理机资源,避免浪费。
  2. 实现方式
    • 大促前 72 小时,通过天翼云自动将部分物理机纳入资源池,与虚拟机集群组成混合承载集群。
    • 启用智能流量调度,将 30% 的订单请求路由至物理机部署的应用实例,70% 由虚拟机处理,动态平衡负载。
    • 大促结束后,自动将物理机上的业务迁移回虚拟机,物理机恢复独立运行状态,资源释放耗时<1 小时。
  3. 实践效果:某电商平台大促期间,混合集群承载能力较纯虚拟机集群提升 80%,响应时间稳定在 200ms 内,大促后物理机资源利用率恢复至正常水平,未造成浪费。

(三)跨部门资源共享与成本分摊

  1. 场景特点:集团企业各部门分别拥有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存在 “部门 A 资源闲置、部门 B 资源不足” 的情况,需实现跨部门资源共享,同时精准统计各部门资源使用量用于成本分摊。
  2. 实现方式
    • 天翼云统一资源池整合各部门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按部门设置资源配额与优先级。
    • 部门资源不足时,可临时申请共享池资源(来自其他部门空闲物理机 / 虚拟机),按使用时长计费。
    • 统一管理平台记录各部门资源使用明细(CPU 小时、存储 GB 天),自动生成成本分摊报表。
  3. 实践效果:某集团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跨部门资源调度效率提升 90%,整体资源利用率从 40% 提升至 65%,年均 IT 成本降低 300 万元,成本分摊争议减少 80%。

四、资源融合的实施要点与优化

(一)融合架构设计

  1. 资源评估与规划
    • 盘点现有物理机(型号、配置、负载)与虚拟机(数量、规格、所属业务),确定可纳入融合池的资源比例(建议初期 50% 试点)。
    • 按业务类型分类:核心业务(需物理机)、弹性业务(需虚拟机)、混合业务(可跨平台),制定资源分配规则。
  2. 网络与存储架构
    • 物理机与虚拟机接入同一二层网络,通过 VLAN 隔离业务,确保数据交互低延迟(<1ms)。
    • 部署天翼云分布式存储,物理机通过 iSCSI 协议挂载,虚拟机直接关联存储卷,实现数据共享。
  3. 安全隔离设计
    • 采用微分段技术,按业务边界划分安全域,物理机与虚拟机间的访问需通过防火墙策略管控。
    • 敏感业务(如财务系统)部署在物理机,通过安全组限制仅允许指定虚拟机访问,防止未授权访问。

(二)迁移与部署策略

  1. 渐进式迁移
    • 第一阶段:将非核心物理机与虚拟机纳入融合池,验证资源调度与管理功能。
    • 第二阶段:迁移核心业务的非关键节点(如应用服务器),保留数据库等关键节点在独立物理机。
    • 第三阶段:全量融合,通过冗余部署确保核心业务跨物理机与虚拟机的高可用。
  2. 业务部署优化
    • 物理机优先部署:数据库、大数据分析(需高 IO)、长事务业务(需稳定计算)。
    • 虚拟机优先部署:Web 应用、临时项目、弹性扩展业务(需快速启停)。
    • 混合部署:通过容器化技术将业务拆分,核心组件在物理机,扩展组件在虚拟机,实现协同。

(三)运维与监控保障

  1. 资源调度监控
    • 监控指标:资源池利用率、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流转量、业务响应时间变化。
    • 告警阈值:资源池整体利用率>80%(需扩容)、物理机向虚拟机分配资源超 70%(需评估)。
  2. 性能优化
    • 物理机与虚拟机间数据传输采用 RDMA 技术,降低网络延迟。
    • 定期清理资源池中的僵尸实例(30 天未活动),释放占用资源。
  3. 容灾与备份
    • 核心业务跨物理机与虚拟机部署,避免单点故障(如物理机故障时虚拟机接管)。
    • 混合资源池配置定时备份,物理机数据与虚拟机镜像统一存储在天翼云对象存储,RPO<1 小时。

五、资源融合的价值与展望

(一)提升资源效率,降低成本

  1. 资源利用率提升: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利用率从 30%-40% 提升至 60%-70%,某企业减少 20% 的硬件采购量,年节省成本超 500 万元。
  2. 运维成本降低:统一管理减少 50% 的运维人力投入,某集团企业 IT 团队从 20 人减至 10 人,年节省人力成本超 300 万元。
  3. 能源消耗减少:闲置物理机数量减少,数据中心能耗降低 20%-30%,符合绿色 IT 发展趋势。

(二)增强业务灵活性与扩展性

  1. 业务部署加速:新业务从需求提出到上线时间缩短 50%,某企业的临时营销活动部署时间从 3 天缩至 1 天。
  2. 峰值承载能力提升:借助物理机资源,虚拟机集群峰值处理能力提升 50%-100%,无需频繁扩容硬件。
  3. 业务连续性保障:跨物理机与虚拟机的冗余部署,使业务中断时间从小时级缩至分钟级,可用性达 99.99%。

(三)推动 IT 架构升级

  1. 混合云平滑过渡: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融合为企业向混合云架构过渡奠定基础,后续可无缝扩展至天翼云公有资源。
  2. 数字化转型支撑:资源融合释放的 IT 资源可更多投入数字化创新(如 AI、大数据分析),某制造企业通过资源优化,节省的预算用于智能制造项目,生产效率提升 15%。
服务器通过天翼云实现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融合,打破了传统 IT 架构中两者的资源壁垒,通过资源池化、统一管理、弹性调度等能力,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业务灵活性。从核心业务与弹性业务的混合部署到高并发峰值应对,从跨部门资源共享到绿色 IT 建设,资源融合模式为企业 IT 架构优化提供了可行路径。随着天翼云技术的持续演进,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融合将向更深度的协同发展,成为企业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能力。
0条评论
0 / 1000
c****9
237文章数
0粉丝数
c****9
237 文章 | 0 粉丝
原创

服务器如何通过天翼云实现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融合

2025-08-07 01:20:59
0
0

一、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管理的核心挑战

(一)资源利用率低下且分配不均

  1. 物理机资源闲置:物理机为满足峰值需求通常按最大负载配置,日常利用率仅 30%-40%,大量 CPU、内存资源闲置。某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物理机,日均 CPU 利用率不足 25%,资源浪费严重。
  2. 虚拟机资源受限:虚拟机依赖宿主机资源,当宿主机负载过高时,虚拟机性能受抑;而物理机空闲资源无法直接分配给虚拟机,形成 “物理机闲置、虚拟机拥挤” 的矛盾。某电商平台促销期间,虚拟机因宿主机资源不足响应延迟,而空闲物理机资源无法调用。
  3. 资源分配固化: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配额一旦确定难以动态调整,面对业务波动(如临时项目、活动峰值),需人工重新部署,耗时且易出错。某企业临时开展数据分析项目,因物理机资源无法快速分配给虚拟机,项目启动延迟 3 天。

(二)管理复杂度高且协同性差

  1. 双体系独立运维:物理机与虚拟机分属不同管理系统,需两套团队分别维护,运维成本增加 50% 以上。某集团企业物理机由机房团队管理,虚拟机由云平台团队维护,跨体系协作效率低下。
  2. 资源监控割裂:物理机与虚拟机的监控指标分散在不同工具中,无法全局掌握资源使用状况,难以发现 “物理机空闲而虚拟机资源不足” 的全局优化空间。某金融机构因监控割裂,未能及时将空闲物理机资源分配给负载过高的虚拟机集群。
  3. 业务部署不灵活:部分业务(如数据库)需部署在物理机保障性能,部分业务(如 Web 应用)适合虚拟机快速扩展,但两者间数据交互因资源隔离存在延迟,影响业务协同。某电商的订单系统(物理机)与推荐系统(虚拟机)数据同步延迟超 1 秒,影响推荐准确性。

(三)成本与扩展性矛盾突出

  1. 硬件成本重复投入:物理机与虚拟机分别采购硬件,无法共享存储、网络设备,导致硬件成本增加 30%。某企业为物理机与虚拟机集群分别配置存储阵列,实际总存储利用率不足 50%。
  2. 扩展能力受限:物理机扩展需采购新设备、部署系统,周期长达数周;虚拟机扩展受宿主机资源限制,无法利用物理机空闲资源实现超规模扩展。某票务平台售票高峰时,虚拟机集群因宿主机限制无法扩容,导致系统拥堵。
  3. 能源与空间浪费:闲置物理机持续耗电、占用机房空间,某数据中心物理机年均电费超百万元,其中 30% 用于空闲设备。

二、服务器借助天翼云实现资源融合的核心能力

(一)资源池化与统一调度

  1. 混合资源池构建:天翼云将物理机的计算、存储资源与虚拟机资源纳入统一资源池,通过虚拟化层(如 KVM、容器引擎)实现资源抽象,屏蔽物理与虚拟的底层差异。某企业构建混合资源池后,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可跨层调度,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70%。
  2. 动态资源分配:基于业务负载自动调整资源配额,当虚拟机资源不足时,从物理机空闲资源池分配 CPU、内存;物理机负载降低时,释放资源至共享池供虚拟机使用。某电商平台通过动态分配,促销期间虚拟机性能提升 40%,且未新增硬件投入。
  3. 优先级调度机制:为核心业务(如交易系统)设置资源优先级,确保其在资源竞争时优先获得物理机或虚拟机资源;非核心业务(如日志分析)自动使用空闲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某金融机构通过优先级调度,核心交易系统响应时间稳定在 50ms 内。

(二)统一管理与协同运维

  1. 一站式管理平台:天翼云提供统一管理控制台,支持物理机与虚拟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建、部署、监控、销毁),运维人员通过单一界面操作,无需切换系统。某企业使用统一平台后,运维效率提升 60%,人员成本降低 40%。
  2. 全局资源监控:实时采集物理机与虚拟机的 CPU、内存、磁盘 IO 等指标,生成全局资源热力图,直观展示资源分布与负载情况,辅助管理员发现优化空间。某集团企业通过全局监控,每月可识别出 20% 的空闲资源并重新分配。
  3. 跨平台业务编排:支持物理机与虚拟机上的业务协同部署,通过服务编排工具定义业务流程(如物理机数据库与虚拟机应用的连接配置),自动完成网络配置、权限开通,部署时间从天级缩至小时级。某零售企业的线上线下业务协同部署,通过编排工具实现一键部署,效率提升 80%。

(三)弹性扩展与成本优化

  1. 超融合存储共享:物理机与虚拟机共享天翼云分布式存储,数据直接通过内部网络交互,传输延迟从毫秒级缩至微秒级,同时减少存储硬件重复投入。某企业共享存储后,存储成本降低 35%,业务数据交互效率提升 50%。
  2. 弹性伸缩联动:虚拟机可突破单台宿主机资源限制,动态调用物理机资源实现 “超分扩展”;物理机负载过高时,自动将部分业务迁移至虚拟机集群,实现双向弹性。某游戏公司峰值时段,虚拟机调用物理机资源使处理能力提升 2 倍,无需临时采购硬件。
  3. 能耗智能管控:通过资源融合减少闲置物理机数量,结合天翼云智能电源管理,自动关闭长期空闲的物理机(保留核心服务),能源消耗降低 20%-30%。某数据中心通过能耗管控,年节省电费超 50 万元。

三、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融合的实践场景

(一)核心业务与弹性业务混合部署

  1. 场景特点:企业核心业务(如 ERP、数据库)需物理机保障稳定性与性能,弹性业务(如营销活动、临时报表)需虚拟机快速扩展,两者需共享数据且资源可灵活调度。
  2. 实现方式
    • 通过天翼云构建混合资源池,物理机部署 ERP 数据库,虚拟机部署营销活动 Web 应用,共享分布式存储实现数据互通。
    • 配置资源调度规则:营销活动期间,自动将物理机 50% 的空闲 CPU、内存分配给虚拟机;活动结束后,资源回流至物理机资源池。
    • 统一监控平台实时跟踪资源使用,确保 ERP 系统性能不受影响(CPU 利用率<70%)。
  3. 实践效果:某制造企业通过混合部署,营销活动期间虚拟机资源扩容效率提升 3 倍,物理机资源利用率从 30% 提升至 60%,IT 成本降低 25%。

(二)高并发业务峰值应对

  1. 场景特点:电商平台日常业务运行在虚拟机集群,大促期间请求量激增,需调用物理机资源分担负载,确保系统稳定;大促结束后释放物理机资源,避免浪费。
  2. 实现方式
    • 大促前 72 小时,通过天翼云自动将部分物理机纳入资源池,与虚拟机集群组成混合承载集群。
    • 启用智能流量调度,将 30% 的订单请求路由至物理机部署的应用实例,70% 由虚拟机处理,动态平衡负载。
    • 大促结束后,自动将物理机上的业务迁移回虚拟机,物理机恢复独立运行状态,资源释放耗时<1 小时。
  3. 实践效果:某电商平台大促期间,混合集群承载能力较纯虚拟机集群提升 80%,响应时间稳定在 200ms 内,大促后物理机资源利用率恢复至正常水平,未造成浪费。

(三)跨部门资源共享与成本分摊

  1. 场景特点:集团企业各部门分别拥有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存在 “部门 A 资源闲置、部门 B 资源不足” 的情况,需实现跨部门资源共享,同时精准统计各部门资源使用量用于成本分摊。
  2. 实现方式
    • 天翼云统一资源池整合各部门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按部门设置资源配额与优先级。
    • 部门资源不足时,可临时申请共享池资源(来自其他部门空闲物理机 / 虚拟机),按使用时长计费。
    • 统一管理平台记录各部门资源使用明细(CPU 小时、存储 GB 天),自动生成成本分摊报表。
  3. 实践效果:某集团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跨部门资源调度效率提升 90%,整体资源利用率从 40% 提升至 65%,年均 IT 成本降低 300 万元,成本分摊争议减少 80%。

四、资源融合的实施要点与优化

(一)融合架构设计

  1. 资源评估与规划
    • 盘点现有物理机(型号、配置、负载)与虚拟机(数量、规格、所属业务),确定可纳入融合池的资源比例(建议初期 50% 试点)。
    • 按业务类型分类:核心业务(需物理机)、弹性业务(需虚拟机)、混合业务(可跨平台),制定资源分配规则。
  2. 网络与存储架构
    • 物理机与虚拟机接入同一二层网络,通过 VLAN 隔离业务,确保数据交互低延迟(<1ms)。
    • 部署天翼云分布式存储,物理机通过 iSCSI 协议挂载,虚拟机直接关联存储卷,实现数据共享。
  3. 安全隔离设计
    • 采用微分段技术,按业务边界划分安全域,物理机与虚拟机间的访问需通过防火墙策略管控。
    • 敏感业务(如财务系统)部署在物理机,通过安全组限制仅允许指定虚拟机访问,防止未授权访问。

(二)迁移与部署策略

  1. 渐进式迁移
    • 第一阶段:将非核心物理机与虚拟机纳入融合池,验证资源调度与管理功能。
    • 第二阶段:迁移核心业务的非关键节点(如应用服务器),保留数据库等关键节点在独立物理机。
    • 第三阶段:全量融合,通过冗余部署确保核心业务跨物理机与虚拟机的高可用。
  2. 业务部署优化
    • 物理机优先部署:数据库、大数据分析(需高 IO)、长事务业务(需稳定计算)。
    • 虚拟机优先部署:Web 应用、临时项目、弹性扩展业务(需快速启停)。
    • 混合部署:通过容器化技术将业务拆分,核心组件在物理机,扩展组件在虚拟机,实现协同。

(三)运维与监控保障

  1. 资源调度监控
    • 监控指标:资源池利用率、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流转量、业务响应时间变化。
    • 告警阈值:资源池整体利用率>80%(需扩容)、物理机向虚拟机分配资源超 70%(需评估)。
  2. 性能优化
    • 物理机与虚拟机间数据传输采用 RDMA 技术,降低网络延迟。
    • 定期清理资源池中的僵尸实例(30 天未活动),释放占用资源。
  3. 容灾与备份
    • 核心业务跨物理机与虚拟机部署,避免单点故障(如物理机故障时虚拟机接管)。
    • 混合资源池配置定时备份,物理机数据与虚拟机镜像统一存储在天翼云对象存储,RPO<1 小时。

五、资源融合的价值与展望

(一)提升资源效率,降低成本

  1. 资源利用率提升:物理机与虚拟机资源利用率从 30%-40% 提升至 60%-70%,某企业减少 20% 的硬件采购量,年节省成本超 500 万元。
  2. 运维成本降低:统一管理减少 50% 的运维人力投入,某集团企业 IT 团队从 20 人减至 10 人,年节省人力成本超 300 万元。
  3. 能源消耗减少:闲置物理机数量减少,数据中心能耗降低 20%-30%,符合绿色 IT 发展趋势。

(二)增强业务灵活性与扩展性

  1. 业务部署加速:新业务从需求提出到上线时间缩短 50%,某企业的临时营销活动部署时间从 3 天缩至 1 天。
  2. 峰值承载能力提升:借助物理机资源,虚拟机集群峰值处理能力提升 50%-100%,无需频繁扩容硬件。
  3. 业务连续性保障:跨物理机与虚拟机的冗余部署,使业务中断时间从小时级缩至分钟级,可用性达 99.99%。

(三)推动 IT 架构升级

  1. 混合云平滑过渡: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融合为企业向混合云架构过渡奠定基础,后续可无缝扩展至天翼云公有资源。
  2. 数字化转型支撑:资源融合释放的 IT 资源可更多投入数字化创新(如 AI、大数据分析),某制造企业通过资源优化,节省的预算用于智能制造项目,生产效率提升 15%。
服务器通过天翼云实现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融合,打破了传统 IT 架构中两者的资源壁垒,通过资源池化、统一管理、弹性调度等能力,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并增强了业务灵活性。从核心业务与弹性业务的混合部署到高并发峰值应对,从跨部门资源共享到绿色 IT 建设,资源融合模式为企业 IT 架构优化提供了可行路径。随着天翼云技术的持续演进,物理机与虚拟机的资源融合将向更深度的协同发展,成为企业支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能力。
文章来自个人专栏
文章 | 订阅
0条评论
0 / 1000
请输入你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