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些,开饭咯!”62 岁的四川老汉李建国对着猪圈墙上的麦克风喊了一嗓子,原本安静的猪舍立刻响起饲料下落的哗哗声。三头母猪带着小猪仔齐刷刷跑到食槽前,连最调皮的那只 “花花” 都没敢偷懒。这个让老李用方言指挥得团团转的养猪场,藏着个会 “听” 四川话的秘密 —— 每台设备里都装着天翼云 DeepSeek 嵌入式芯片。自从有了这个能听懂方言的 “智能管家”,老李一个人就能管两百头猪,成本比以前雇技术员降低了 90%,曾经让他头疼的喂料、调温、清粪,现在动动嘴就能搞定。
老李养了十年猪,最怵的就是雇人。前几年猪场扩大规模,他请了两个技术员,一个负责调控温湿度,一个管喂料清粪,每月工资加起来要一万二。可年轻人嫌猪场味大,干不了仨月就走,换来换去没个靠谱的。有次技术员没调好保温灯,刚出生的小猪冻死了七只,老李蹲在猪圈门口抽了半包烟,老伴劝他 “别养了,折腾不起”,他却梗着脖子说:“我就不信治不了这猪舍!”
传统的智能设备也试过。儿子给他买过声控喂料机,可机器只认普通话,老李那口浓重的四川话一出口,设备就 “罢工”,急得他直拍机器:“你个瓜娃子,听不懂四川话啊?” 后来换了带触摸屏的温控系统,密密麻麻的按钮看得他眼晕,有次想把温度调高两度,愣是按成了自动清粪,搞得猪圈里一片狼藉。
去年秋天,镇上农技站的人带来了装着 DeepSeek 嵌入式芯片的设备。技术员让老李试喊 “把温度升两度”,他半信半疑地说了句四川话:“温度搞高点噻。” 没想到保温灯真的亮了起来,屏幕上的数字从 22℃慢慢跳到 24℃。老李眼睛一亮,又喊:“给三号圈加点料!” 对应的食槽立刻开始下料,惊得他连说三声 “要得要得”。
芯片里的方言专家:让机器听懂家乡话
DeepSeek 嵌入式芯片最厉害的本事,是能 “学” 会各种方言。它不像普通声控设备只认固定指令,而是能分析方言的发音特点、用词习惯,甚至语气中的细微差别。研发人员收集了上万条四川方言语音数据,让芯片反复学习 “搞快点”“多整点” 这类口语化表达,最后连老李说的 “幺儿些饿了” 都能精准识别,知道是要给小猪喂料。
有次老李感冒了,声音有点沙哑,喊 “清一下粪” 时没那么响亮,设备还是立刻启动了清粪机。技术员解释:“芯片能识别您的声纹特征,就算声音变了,也能听出是您在指挥。” 这让老李特别安心,以前总担心自己嗓子不舒服就没法操作,现在就算咳嗽着说话,机器也照样 “听话”。
更贴心的是它能 “猜” 懂没说全的话。老李喂料时习惯说 “多给点”,芯片会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调整量 —— 小猪吃得少,就多给半勺;大猪食量大,直接加两勺。有次他指着怀孕的母猪说 “给它加餐”,设备不仅多放了饲料,还自动加了钙质添加剂,因为芯片 “记得” 这头母猪还有十天就要产仔。“比技术员还懂行,” 老李笑着说,“它知道哪个猪该吃啥,比我记性还好。”
一个人管两百头猪:成本降了,心也安了
装了新设备后,老李的猪场彻底变了样。以前两个人忙不过来的活儿,现在他一个人轻松搞定,每月省去的工资钱相当于多赚了一头猪的钱。算下来,设备投入的成本不到以前半年的工资,性价比高得让他咋舌。
喂料时间一到,老李在院子里喊一声 “开饭咯”,所有猪舍的食槽会按顺序下料,先喂小猪,再喂大猪,最后给母猪加餐,比人工喂料节省半小时。温度高了,他说句 “透哈气”,通风扇就会自动启动;晚上怕小猪着凉,喊一声 “把灯开起”,保温灯就会亮到天亮。有次他在屋里看电视,突然想起没喂母猪,隔着窗户喊了句 “给老母猪添点料”,设备照样执行,不用再跑到猪圈边。
儿子来看他,发现父亲手机上多了个养猪场监控 APP。老李点开视频,对着手机喊 “看看三号圈的猪”,画面就自动切换到对应的猪圈,还能放大看小猪有没有打架。“以前总担心你在猪场太累,” 儿子说,“现在隔着几百公里都能看清楚,我也放心了。” 老李得意地说:“不光能看,我在手机上喊‘加料’,它照样听得懂!”
不止于听话:会思考的猪场管家
DeepSeek 嵌入式芯片不只是听指令,还能主动 “关心” 猪的状况。它会记录每头猪的进食量、猪舍的温湿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就会提醒。有天早上,设备突然发出 “滴滴” 声,屏幕上显示 “五号圈猪吃得少,注意观察”。老李过去一看,那只猪果然没精打采,赶紧请兽医来看,原来是得了肠胃炎,幸亏发现得早,不然可能传染给其他猪。
设备还能根据天气调整策略。预报要降温,头天晚上就会提醒老李 “明天要加保温灯”;下雨前会自动关闭通风扇,防止雨水飘进猪圈。有次台风过境,老李忘了关窗户,芯片检测到风速变大,自己关上了所有窗户,还把室外的料桶盖好,避免饲料被淋湿。“比我还操心,” 老李笑着说,“有它在,我晚上睡得都香些。”
成本降低了,猪的成活率却提高了。以前小猪的成活率只有八成,现在因为温度控制精准、喂食及时,成活率升到了九成五。去年年底卖猪时,老李比往年多赚了五万多,他给老伴买了件新棉袄,骄傲地说:“你看,这都是那芯片的功劳!”
从猪圈到生活:方言智能的无限可能
现在村里不少养殖户都来老李的猪场参观。看到他动动嘴就能指挥各种设备,有人忍不住试了试自己的方言,发现芯片也能听懂山东话、河南话。“这要是推广开,咱这些老头子老婆子都能玩转智能设备了,” 邻村的张老汉说,“再也不用求着年轻人教了。”
DeepSeek 嵌入式芯片的应用不止于养猪场。镇上的养鸡户装了后,能用方言指挥捡蛋机;种大棚菜的王婶喊一声 “浇水”,滴灌系统就自动启动,连她孙子都跟着喊 “给番茄多喝点水”。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方言指令,让冰冷的机器有了烟火气,也让老人们觉得科技不再遥远。
老李最近在学用设备的新功能 —— 语音记录养猪日记。他对着麦克风说 “今天三号圈生了六只小猪,三只公的三只母的”,芯片就会自动生成文字,还配上时间和照片。“等年底,我就把这日记给儿子看看,” 老李说,“让他知道他爹用四川话也能管好养猪场。”
夕阳下,老李站在猪圈旁,喊了声 “关灯睡觉咯”,所有设备应声关闭,猪舍里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他摸了摸墙上的麦克风,像拍老朋友的肩膀:“要得,明天见。” 远处的山影被染成金色,仿佛在为这个用方言指挥智能设备的老汉点赞。
当天翼云 DeepSeek 嵌入式芯片走进更多乡村,也许未来的农民会说:“科技这东西,就得听得懂咱的话,才叫真的有用。” 而这,正是让智能设备扎根大地的秘密 —— 不是让人们迁就技术,而是让技术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