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爆炸式增长与业务场景日益多元化的双重驱动下,传统数据库架构面临严峻挑战:存储与计算紧耦合导致资源扩展步调不一,高峰期计算资源争抢存储IO带宽形成瓶颈,闲时资源又大量闲置;单一计算形态难以满足OLAP、OLTP、HTAP及AI推理等差异化负对算力的苛刻需求。资源利用率低下、扩展性受限、成本高企成为普遍痛点。天翼云基于对云原生数据库技术的深刻实践,率先构建了新一代存算分离数据库服务体系,其核心突破在于异构计算池的灵活调度与智能缓存的精准优化,成功将资源潜力释放至全新高度。
一、 存算分离:架构革新的基石
存算分离并非简单地将存储介质外置,其本质是职责清晰划分与资源扩展:
-
存储层标准化与池化:
-
将数据持久化职责完全剥离,构建统一、高可靠、高扩展的分布式存储池(通常基于高性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对象存储)。此层专注于提供极致的IO吞吐、超低延迟访问(如通过RDMA网络优化)、EB级容量弹性以及多副本/纠删码机制保障的数据一致性。
-
标准化接口(如POSIX、S3兼容API)底层存储介质差异,向上提供一致的访问体验。
-
-
计算层无状态化与弹性化:
-
数据库计算实例(负责SQL解析、查询优化、事务处理、执行引擎等)不再持有本地持久化数据,转变为无状态服务。
-
计算资源可依据工作负需求进行秒级伸缩,新增实例无需经历冗长的数据迁移过程,故障实例可快速重建替换,极大提升了可用性与敏捷性。
-
-
网络层高速互联:
-
存算分离的性能关键在于消除网络瓶颈。天翼云采用超低延迟、高带宽的网络基础设施(如基于智能网卡的硬件卸、用户态协议栈优化),并广泛应用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使得计算实例访问远程存储的性能逼近本地NVMe SSD,确保分离架构不牺牲性能。
-
二、 异构计算池:释放多元算力潜能
传统数据库受限于单一CPU架构,难以高效应对多样化的计算密集型任务。天翼云异构计算池旨在为不同负匹配最佳算力:
-
多元硬件集成:
-
CPU通用算力池: 处理常规事务型负(OLTP)和逻辑复杂的查询。
-
GPU并行算力池: 针对大规模数据分析(OLAP)、机器学习模型推理/训练、实时数仓等场景,提供大的并行浮点计算能力。
-
FPGA/ASIC专用算力池: 用于特定场景的极致加速,如高性能加密解密、正则表达式匹配、特定算法的硬件卸(如JSON解析、压缩解压),实现超高能效比。
-
大内存实例池: 服务于需要超大缓存的场景,如内存数据库、实时推荐系统。
-
-
智能负感知与调度:
-
台持续监控分析数据库工作负特征:计算密集型(如复杂Join、聚合)、IO密集型(如全表)、向量化计算需求、AI算子调用等。
-
基于实时分析结果与预设策略,调度引擎自动将不同的查询任务、甚至同一查询内的不同执行阶段(如算子、聚合算子),动态路由至最匹配的硬件资源池执行。
-
例如:将包含大量向量化计算的OLAP查询自动调度至GPU池;将涉及敏感数据加密的请求优先调度至集成硬件加密引擎的FPGA实例。
-
-
资源利用率跃升的关键:
-
按需精细供给: 避为应对峰值负而长期预留昂贵且利用率低的专用硬件(如GPU),仅在需要时动态分配。
-
硬件专长极致发挥: 每种硬件专注于其最擅长的任务类型,避CPU勉强处理本应由GPU高效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硬件本身的效率。
-
消除资源争抢: 不同类型负运行在不同硬件池,互不干扰,确保关键业务SLO。
-
三、 智能缓存策略:数据访问的“最强大脑”
存算分离下,计算实例频繁访问远程存储,缓存成为性能命脉。天翼云的智能缓存策略超越传统LRU/K,实现全局感知、动态预测、精准放置:
-
多级缓存体系构建:
-
实例级缓存: 计算实例本地内存/高速SSD,提供纳秒级访问延迟。
-
共享缓存层:部署的高性能缓存集群(如基于Optane PMem或NVMe SSD),服务于同一数据库集群的多个计算实例,容量更大。
-
存储层缓存: 分布式存储系统自身的高速缓存层(如基于内存或SSD)。
-
-
智能缓存引擎核心能力:
-
深度访问模式学习: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历史及实时数据访问序列、频率、关联性(如频繁被同时访问的数据块)、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
-
热度预测与预取: 精准预测未来可能被访问的“热”数据(或数据块),主动将其从存储层或共享缓存层预加到计算实例本地缓存,在查询请求到达前完成数据就绪,大幅降低访问延迟。
-
全局缓存视图与协同: 维护整个数据库集群的全局缓存状态视图(元数据),了解数据块在各层级缓存的分布情况。
-
智能缓存放置与淘汰:
-
依据数据热度、业务优先级(如核心业务表数据优先级更高)、访问延迟敏感度、数据块大小等因素,动态决策数据块应放置在实例级、共享层还是仅保留在存储层。
-
淘汰策略同样智能化,不仅看最近访问时间,更综合考量未来访问概率预测、数据重要性、重新成本等因素。
-
-
租户/负隔离: 确保不同业务或不同优先级负的缓存资源公分配且互不影响。
-
-
对资源利用率的贡献:
-
显著降低后端存储IO压力: 极高的缓存命中率(远优于传统策略)意味着大部分数据请求在更靠近计算的高性能缓存层得到满足,极大减少对后端分布式存储的IO请求,释放其带宽供真正必要的访问使用。
-
提升计算资源效率: 计算实例因等待IO而阻塞的时间大幅减少,CPU等计算资源得以更高效地利用。
-
优化存储资源成本: 对后端存储的性能要求可适度降低,允许使用更具性价比的存储介质或配置。
-
四、 协同效应:1+1>2 的效能飞跃
异构计算池与智能缓存策略在天翼云存算分离架构中并非孤立运作,而是深度协同,共同驱动资源利用率实现300%的跃升:
-
缓存感知的调度: 智能缓存引擎提供的全局数据热度视图,可作为异构调度的重要输入。调度器可优先将任务调度到已缓存其所需数据的计算实例上,或调度到邻近缓存了相关热数据的实例组,减少数据移动开销。
-
算力适配缓存需求: 对于需要复杂算法进行实时热度预测和缓存优化的场景,调度器可将这些“缓存管理任务”本身调度到最合适的硬件(如使用FPGA加速特定预测模型计算)。
-
资源池化消除冗余: 存算分离、计算池化、缓存共享,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架构中为每个数据库实例预留冗余资源(CPU、内存、存储IO)的模式。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按需流动,利用率自然飙升。
-
动态伸缩无感切换: 在业务高峰时,弹性扩容的计算实例能迅速从智能缓存层或共享存储中获取所需数据状态,无需经历漫长的预热过程,确保扩容即有效。
五、 实测价值与典型场景
该架构已在众多客户场景中得到验证,资源利用率提升300%并非理论值:
-
某头部电商大促场景: OLTP订单库与OLAP实时报表库混合负。传统架构需分别部署且资源预留高。采用天翼云方案后:
-
利用异构池(CPU处理交易,GPU处理实时分析),硬件利用率提升200%。
-
智能缓存使核心订单表查询缓存命中率>98%,存储IOPS需求下降70%。
-
综合资源成本下降40%,同时稳支撑峰值流量。
-
-
某大型金融机构历史数据查询台: 海量冷数据存储,偶发复杂历史查询。
-
存算分离允许存储使用高密度低成本介质。
-
智能缓存精准预取查询所需的历史数据块至计算实例本地缓存,将均查询响应时间从分钟级降至秒级。
-
计算资源按查询需求弹性分配,闲时释放,整体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280%。
-
-
某智慧车联网台: 处理车辆实时上报数据(高写入)与AI模型批量推理(高计算)。
-
写入密集型任务由优化后的CPU实例处理。
-
AI推理任务动态调度至GPU池。
-
智能缓存保障模型参数和常用车辆状态数据的快速访问。
-
整体资源利用率提升320%,满足车规级实时性要求。
-
结语
天翼云数据库存算分离架构,通过异构计算池的灵活调度与智能缓存策略的精准优化,成功破解了数据库资源利用率的瓶颈。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云数据库服务模式的革新。它实现了从“资源静态绑定”到“能力动态供给”的转变,从“经验驱动配置”到“智能优化决策”的跨越。300%的资源利用率提升,直观体现了云原生架构在降本增效上的巨大潜力。随着硬件加速技术的持续演进与AI算法的深度融入,天翼云将持续引领数据库服务向更高效率、更优性能、更低成本的未来演进,为企业的数据价值挖掘构建坚实高效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