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直接用手在空中画个模型就好了。” 设计师小陈盯着电脑上的 3D 建模软件叹气,鼠标拖拽、参数调整的操作繁琐又抽象,总觉得离自己想象中的形态差了点意思。在多数人印象里,3D 建模是专业人士的专利,需要复杂的软件和设备,普通人难以触及。但现在,天翼云深度赋能的 DeepSeek 全息投影功能,正为 AR 眼镜带来新玩法 —— 戴上眼镜,对着空气挥手就能勾勒出 3D 模型,家里的客厅瞬间变成虚拟建模工坊,未来感十足的操作让建模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空中作画的 “全息画布”
传统 3D 建模需要在软件界面里输入坐标、调整维度,操作逻辑与人类的空间认知脱节。DeepSeek 全息投影依托天翼云的空间定位技术,将真实空间转化为 “全息画布”,让你能用最自然的手势在空中直接创作,所见即所得。
戴上 AR 眼镜,眼前会浮现出网格状的虚拟空间,伸出手在空中画一条曲线,系统会自动识别为模型的轮廓线;双手向两侧拉伸,线条会随之变粗或变细;拇指和食指捏合旋转,模型会跟着转动角度,方便查看细节。某工业设计师测试时,用手势在客厅里勾勒出一个咖啡机的大致形状,只需 10 分钟就完成了传统软件 2 小时才能做出的基础模型,“感觉自己像个魔术师,挥手间就能把想法变成立体形态”。这种操作方式完全贴合人类的空间感知习惯,即使没有建模经验的普通人,也能快速上手做出像样的模型。
智能补全的 “形态魔法”
徒手勾勒的线条往往不够精准,容易出现歪歪扭扭的情况。DeepSeek 全息投影依托天翼云的形态识别算法,能像 “智能雕刻刀” 一样自动补全线条、优化形态,让粗糙的草稿瞬间变得规整。
在空中画一个不那么圆的圆圈,系统会自动将其修正为标准的圆形;勾勒出大致的立方体轮廓,会自动补充完整的六个面,并添加合理的边角过渡;甚至连复杂的曲面,比如花瓶的弧度,只需画出一半,系统就能根据对称原理补全另一半。某珠宝设计师用手势画了一个简略的戒指轮廓,系统不仅自动优化了戒面的弧度,还根据常见的珠宝比例调整了指环的粗细,“比我自己用软件精修的还要匀称,省去了大量调整的时间”。这种智能补全不是简单的线条修正,而是结合千万个同类模型的特征进行优化,让模型既符合你的创作意图,又具备专业水准。
材质渲染的 “即时切换”
给 3D 模型添加材质是提升真实感的关键,传统流程需要在材质库中反复挑选、调整参数。DeepSeek 全息投影依托天翼云的材质数据库,能通过语音指令即时切换模型材质,所见即所得的效果让创作更高效。
对着眼镜说 “换成金属材质”,模型表面会立即呈现出不锈钢的光泽,光线照射处有高光,阴影部分有磨砂质感;说 “试试木质纹理”,会自动匹配胡桃木的纹路,还能看到清晰的木纹走向;甚至可以说 “带点透明感”,模型会变成半透明状态,能看到内部结构。更有趣的是,材质会随环境光变化 —— 白天在窗边建模,金属材质会反射窗外的光线;晚上开着台灯,木质模型的阴影会随灯光角度改变。某游戏开发者评价:“以前调一个材质参数要反复渲染,现在说句话就能看到效果,还能实时感受光影变化,太直观了。”
场景融合的 “虚实交互”
建模不只是孤立地创作模型,还需要考虑它在真实场景中的效果。DeepSeek 全息投影依托天翼云的虚实融合技术,能将虚拟模型与真实环境无缝结合,让你提前看到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样子。
设计书架时,可以直接将虚拟模型 “放” 在客厅的墙面前,看看是否符合墙面尺寸;创作摆件时,能把模型 “摆” 在茶几上,观察它与周围物品的搭配效果;甚至连大型的家具模型,比如沙发,也能 “安” 在客厅里,通过走动从不同角度查看是否与空间协调。某室内设计师用这个功能为客户设计衣柜,在客户家中的空墙上直接 “放置” 虚拟衣柜,客户能直观看到衣柜的大小、颜色是否合适,当场就能确定修改意见,“省去了反复制作效果图的环节,沟通效率提升太多了”。
多人协作的 “共享工坊”
复杂的建模项目往往需要多人协作,传统方式下,团队成员要凑在一起或通过屏幕共享交流,效率低下。DeepSeek 全息投影依托天翼云的实时同步技术,支持多人同时在同一个虚拟空间里协作建模,仿佛共处一室。
邀请同事加入后,每个人的 AR 眼镜里都能看到相同的虚拟模型和其他人的手势轨迹;你修改模型的某个部分,其他人能实时看到变化;甚至可以用手势指向某个细节,发起讨论,对方能准确理解你指的位置。某产品设计团队测试时,三个成员分别在自己家中,却像在同一个会议室里一样,共同完善一个玩具模型:有人调整整体形态,有人细化局部结构,有人添加装饰元素,原本需要一天的协作任务,两小时就完成了,“感觉协作从未如此顺畅,距离完全没有影响沟通效率”。
模型导出的 “格式自由”
创作完成的模型需要导出为通用格式,才能用于打印或进一步加工。DeepSeek 全息投影依托天翼云的格式转换技术,支持一键导出多种主流格式,无缝衔接后续流程。
对着眼镜说 “导出 STL 格式”,系统会将模型转换为 3D 打印专用格式,精度保持不变;说 “保存为 OBJ 格式”,可以导入到专业软件中进行更精细的修改;甚至能直接生成轻量化的 GLB 格式,用于网页展示或 AR 预览。某创客爱好者用手势做出一个小摆件模型,导出 STL 格式后直接用家用 3D 打印机打印出来,成品与虚拟模型的误差不到 0.1 毫米,“从空中作画到实物到手,全程不超过两小时,这种体验太奇妙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 DeepSeek 全息投影,发现了 3D 建模的乐趣。当戴上 AR 眼镜就能在空中创作,当粗糙的手势能变成精致的模型,当家里的客厅变成虚拟工坊,3D 建模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而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创作体验。天翼云也将持续优化空间定位精度和材质渲染效果,让 AR 眼镜的这个新玩法更流畅、更有趣,让未来感的建模体验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回忆起现在的 3D 建模方式,会像我们现在看过去的手绘图纸一样,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