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usermenu
  • 发布文章
  • 消息中心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原创

大规模集群环境中天翼云服务器的能耗控制策略与算力利用率提升技术

2025-10-29 10:32:03
0
0

一、大规模集群环境的资源管理核心矛盾

天翼云大规模集群(通常涵盖计算、存储、网络节点,分布于多地域数据中心)面临的核心矛盾,源于 “业务动态性” 与 “资源静态配置” 的不匹配,具体表现为能耗与算力的双重损耗。
 
从能耗角度看,集群中服务器长期处于 “高负载运行或怠速等待” 状态:CPU、内存等硬件即使在业务压力较低时,仍维持额定功耗运行,据实测数据,单台服务器怠速状态下的能耗占满负载状态的 60%-70%,万台级集群每日无效能耗可超 10 万度。同时,为维持硬件稳定,冷却系统需持续运转,进一步推高总能耗。
 
从算力角度看,业务负载的 “潮汐特性” 导致资源闲置:例如电商促销时段,部分节点需满负荷运行,而非促销时段算力利用率可能降至 30% 以下;不同业务对资源的需求差异(如 AI 训练需高算力 GPU,日志存储需大内存),又造成 “算力碎片”—— 某节点 CPU 闲置但内存占满,相邻节点则相反,资源无法跨业务高效流转。
 
此外,传统集群管理依赖人工配置,难以实时响应万台级节点的动态变化,加剧了能耗与算力的矛盾。因此,构建智能化的资源管理体系,成为破解矛盾的关键。

二、天翼云服务器的能耗控制策略:从硬件到系统的多层级优化

能耗控制需打破 “算力与能耗正相关” 的固有认知,通过硬件特性挖掘与系统级调度,实现 “算力不降、能耗下降”。天翼云服务器从三个层面构建策略:
 
1. 硬件级动态功耗调节:基于业务压力的精细化控能
 
服务器硬件(CPU、内存、硬盘)的功耗与运行状态强相关,天翼云通过 “指令级功耗感知” 技术实现动态调节。针对 CPU,采用 “电压频率缩放” 机制:当业务压力低于阈值(如 CPU 利用率 < 40%)时,自动降低核心频率(从 3.0GHz 降至 2.0GHz),同时调整供电电压,单 CPU 功耗可降低 20%-30%;当业务压力骤升时,50ms 内恢复高频运行,确保响应速度。针对内存与硬盘,开发 “休眠唤醒” 策略:识别连续 10 分钟无读写操作的内存块与硬盘分区,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内存保留数据但停止刷新,硬盘停转磁头),单节点存储部件能耗降低 15% 以上。
 
2. 系统级负载协同:避免 “单节点过载、多节点闲置” 的能耗浪费
 
单节点过载会导致硬件长期满负荷运行(能耗激增),而闲置节点的怠速能耗同样不可忽视。天翼云服务器通过 “全局负载视图” 实现协同控能:集群管理节点实时采集各服务器的 CPU、内存、网络 IO 等指标,构建动态热力图。当某节点负载超 80% 时,自动将部分低优先级任务(如日志压缩、非实时数据分析)迁移至负载低于 30% 的节点,使高负载节点负载降至 60%-70%(能耗较满负载降低 10%-15%),同时让闲置节点承担任务,避免 “空转能耗”。数据显示,该策略可使集群整体能耗降低 12%-18%。
 
3. 冷却系统联动:基于硬件温度的按需供冷
 
冷却能耗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30%-40%,传统 “恒温供冷” 模式存在巨大优化空间。天翼云将服务器硬件温度数据(CPU、主板温度)接入冷却系统控制中枢:当集群整体温度低于 25℃时,降低空调风量或关闭部分冷风机;当局部节点因高负载温度升至 35℃以上时,定向增强该区域冷气输送。同时,利用服务器自身散热特性,优化机柜布局(如将高功耗 GPU 节点与低功耗存储节点间隔排列),减少局部热聚集,使冷却系统能耗降低 25% 左右。

三、算力利用率提升技术:从资源整合到业务适配的全链路优化

提升算力利用率的核心是让 “每一份资源都匹配实际需求”,天翼云服务器通过资源池化、智能调度与碎片复用,实现算力的高效流转。
 
1. 资源池化与抽象:打破物理边界的算力聚合
 
传统集群中,服务器资源与业务绑定(如某台服务器专属支撑某一应用),导致资源无法跨业务复用。天翼云采用 “软硬协同池化” 技术:硬件层面,将 CPU、内存、GPU 等资源抽象为 “逻辑资源池”,通过 RDMA(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技术实现跨服务器资源的低时延调用;软件层面,基于 Kubernetes 构建容器编排平台,将业务拆分为微服务,每个服务按需申请资源(如 1 核 CPU+2GB 内存),而非绑定整台服务器。资源池化后,单集群算力利用率从平均 35% 提升至 55% 以上。
 
2. 基于业务特征的智能调度:让算力 “按需匹配”
 
不同业务的算力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盲目分配会导致资源浪费。天翼云构建 “业务特征 - 资源需求” 映射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标记业务的 “算力敏感型”(如实时交易,需稳定 CPU)、“内存敏感型”(如大数据分析,需大内存)、“间歇型”(如定时任务,仅某时段需算力)等特征。调度系统根据特征分配资源:为算力敏感型业务优先匹配高性能 CPU 节点,并预留 10% 冗余算力应对波动;为间歇型业务分配 “弹性资源”,任务结束后立即释放资源供其他业务使用。实践显示,该技术使业务资源匹配准确率提升 40%,闲置算力减少 30%。
 
3. 碎片资源复用:挖掘 “边角料” 算力的价值
 
集群中存在大量 “碎片资源”(如某节点剩余 0.5 核 CPU、1GB 内存),因无法满足完整业务需求而被闲置。天翼云开发 “碎片聚合引擎”,通过两项技术实现复用:一是 “任务拆分”,将支持并行计算的业务(如视频转码、数据加密)拆分为微任务(每个微任务仅需 0.1 核 CPU),分散到多个节点的碎片资源中执行;二是 “时间片复用”,为碎片资源设置 “抢占式调度”,当高优先级业务需要资源时,立即中断微任务并保存状态,释放资源后再恢复执行。碎片复用使集群整体算力利用率再提升 8%-12%。

四、技术方案的实践验证与效能提升

为验证策略与技术的实际效果,天翼云在某超大规模集群(含 2 万台服务器,支撑电商、金融、政务等多领域业务)中进行了为期 6 个月的试点应用。
 
能耗控制方面,硬件动态功耗调节使单服务器日均能耗从 8.2 度降至 6.5 度,降幅 20.7%;系统负载协同与冷却联动进一步降低集群总能耗 15.3%,综合下来,万台级集群每月可节省电费超 50 万元。
 
算力利用率方面,资源池化与智能调度使集群平均算力利用率从 32% 提升至 61%,峰值时段(如电商大促)利用率达 85%;碎片复用技术挖掘出约 7% 的闲置算力,支撑了新增的短视频转码业务,无需额外购置服务器。
 
同时,业务稳定性未受影响:核心业务响应时延波动控制在 5ms 以内,任务中断率(因资源调度导致)低于 0.01%,满足各行业服务等级要求。

五、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从 “被动优化” 到 “主动预测”

随着集群规模向十万台级突破,能耗与算力管理需从 “实时响应” 向 “提前预测” 升级。天翼云计划从两个方向推进技术演进:
 
一是构建 “业务 - 能耗 - 算力” 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训练 AI 模型,提前 24 小时预测各业务的算力需求(如预测次日 9 点电商平台的访问高峰),并反向推导所需能耗,提前调整硬件功耗策略与资源分配计划,减少实时调度的能耗损耗。
 
二是引入 “绿色算力” 概念。在集群中部署低功耗硬件(如 ARM 架构服务器、SSD 替代机械硬盘),结合可再生能源(如数据中心配套光伏电站),构建 “低碳算力集群”。初步测算,采用低功耗硬件可使单节点能耗再降 10%-15%,结合清洁能源后,集群碳排放量可减少 30% 以上。
 
大规模集群的高效运营,是云服务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天翼云服务器通过能耗控制与算力利用率提升技术,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天翼云将进一步推动 “高效、低碳、智能” 的集群管理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算力底座。
0条评论
0 / 1000
c****8
426文章数
0粉丝数
c****8
426 文章 | 0 粉丝
原创

大规模集群环境中天翼云服务器的能耗控制策略与算力利用率提升技术

2025-10-29 10:32:03
0
0

一、大规模集群环境的资源管理核心矛盾

天翼云大规模集群(通常涵盖计算、存储、网络节点,分布于多地域数据中心)面临的核心矛盾,源于 “业务动态性” 与 “资源静态配置” 的不匹配,具体表现为能耗与算力的双重损耗。
 
从能耗角度看,集群中服务器长期处于 “高负载运行或怠速等待” 状态:CPU、内存等硬件即使在业务压力较低时,仍维持额定功耗运行,据实测数据,单台服务器怠速状态下的能耗占满负载状态的 60%-70%,万台级集群每日无效能耗可超 10 万度。同时,为维持硬件稳定,冷却系统需持续运转,进一步推高总能耗。
 
从算力角度看,业务负载的 “潮汐特性” 导致资源闲置:例如电商促销时段,部分节点需满负荷运行,而非促销时段算力利用率可能降至 30% 以下;不同业务对资源的需求差异(如 AI 训练需高算力 GPU,日志存储需大内存),又造成 “算力碎片”—— 某节点 CPU 闲置但内存占满,相邻节点则相反,资源无法跨业务高效流转。
 
此外,传统集群管理依赖人工配置,难以实时响应万台级节点的动态变化,加剧了能耗与算力的矛盾。因此,构建智能化的资源管理体系,成为破解矛盾的关键。

二、天翼云服务器的能耗控制策略:从硬件到系统的多层级优化

能耗控制需打破 “算力与能耗正相关” 的固有认知,通过硬件特性挖掘与系统级调度,实现 “算力不降、能耗下降”。天翼云服务器从三个层面构建策略:
 
1. 硬件级动态功耗调节:基于业务压力的精细化控能
 
服务器硬件(CPU、内存、硬盘)的功耗与运行状态强相关,天翼云通过 “指令级功耗感知” 技术实现动态调节。针对 CPU,采用 “电压频率缩放” 机制:当业务压力低于阈值(如 CPU 利用率 < 40%)时,自动降低核心频率(从 3.0GHz 降至 2.0GHz),同时调整供电电压,单 CPU 功耗可降低 20%-30%;当业务压力骤升时,50ms 内恢复高频运行,确保响应速度。针对内存与硬盘,开发 “休眠唤醒” 策略:识别连续 10 分钟无读写操作的内存块与硬盘分区,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内存保留数据但停止刷新,硬盘停转磁头),单节点存储部件能耗降低 15% 以上。
 
2. 系统级负载协同:避免 “单节点过载、多节点闲置” 的能耗浪费
 
单节点过载会导致硬件长期满负荷运行(能耗激增),而闲置节点的怠速能耗同样不可忽视。天翼云服务器通过 “全局负载视图” 实现协同控能:集群管理节点实时采集各服务器的 CPU、内存、网络 IO 等指标,构建动态热力图。当某节点负载超 80% 时,自动将部分低优先级任务(如日志压缩、非实时数据分析)迁移至负载低于 30% 的节点,使高负载节点负载降至 60%-70%(能耗较满负载降低 10%-15%),同时让闲置节点承担任务,避免 “空转能耗”。数据显示,该策略可使集群整体能耗降低 12%-18%。
 
3. 冷却系统联动:基于硬件温度的按需供冷
 
冷却能耗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 30%-40%,传统 “恒温供冷” 模式存在巨大优化空间。天翼云将服务器硬件温度数据(CPU、主板温度)接入冷却系统控制中枢:当集群整体温度低于 25℃时,降低空调风量或关闭部分冷风机;当局部节点因高负载温度升至 35℃以上时,定向增强该区域冷气输送。同时,利用服务器自身散热特性,优化机柜布局(如将高功耗 GPU 节点与低功耗存储节点间隔排列),减少局部热聚集,使冷却系统能耗降低 25% 左右。

三、算力利用率提升技术:从资源整合到业务适配的全链路优化

提升算力利用率的核心是让 “每一份资源都匹配实际需求”,天翼云服务器通过资源池化、智能调度与碎片复用,实现算力的高效流转。
 
1. 资源池化与抽象:打破物理边界的算力聚合
 
传统集群中,服务器资源与业务绑定(如某台服务器专属支撑某一应用),导致资源无法跨业务复用。天翼云采用 “软硬协同池化” 技术:硬件层面,将 CPU、内存、GPU 等资源抽象为 “逻辑资源池”,通过 RDMA(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技术实现跨服务器资源的低时延调用;软件层面,基于 Kubernetes 构建容器编排平台,将业务拆分为微服务,每个服务按需申请资源(如 1 核 CPU+2GB 内存),而非绑定整台服务器。资源池化后,单集群算力利用率从平均 35% 提升至 55% 以上。
 
2. 基于业务特征的智能调度:让算力 “按需匹配”
 
不同业务的算力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盲目分配会导致资源浪费。天翼云构建 “业务特征 - 资源需求” 映射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标记业务的 “算力敏感型”(如实时交易,需稳定 CPU)、“内存敏感型”(如大数据分析,需大内存)、“间歇型”(如定时任务,仅某时段需算力)等特征。调度系统根据特征分配资源:为算力敏感型业务优先匹配高性能 CPU 节点,并预留 10% 冗余算力应对波动;为间歇型业务分配 “弹性资源”,任务结束后立即释放资源供其他业务使用。实践显示,该技术使业务资源匹配准确率提升 40%,闲置算力减少 30%。
 
3. 碎片资源复用:挖掘 “边角料” 算力的价值
 
集群中存在大量 “碎片资源”(如某节点剩余 0.5 核 CPU、1GB 内存),因无法满足完整业务需求而被闲置。天翼云开发 “碎片聚合引擎”,通过两项技术实现复用:一是 “任务拆分”,将支持并行计算的业务(如视频转码、数据加密)拆分为微任务(每个微任务仅需 0.1 核 CPU),分散到多个节点的碎片资源中执行;二是 “时间片复用”,为碎片资源设置 “抢占式调度”,当高优先级业务需要资源时,立即中断微任务并保存状态,释放资源后再恢复执行。碎片复用使集群整体算力利用率再提升 8%-12%。

四、技术方案的实践验证与效能提升

为验证策略与技术的实际效果,天翼云在某超大规模集群(含 2 万台服务器,支撑电商、金融、政务等多领域业务)中进行了为期 6 个月的试点应用。
 
能耗控制方面,硬件动态功耗调节使单服务器日均能耗从 8.2 度降至 6.5 度,降幅 20.7%;系统负载协同与冷却联动进一步降低集群总能耗 15.3%,综合下来,万台级集群每月可节省电费超 50 万元。
 
算力利用率方面,资源池化与智能调度使集群平均算力利用率从 32% 提升至 61%,峰值时段(如电商大促)利用率达 85%;碎片复用技术挖掘出约 7% 的闲置算力,支撑了新增的短视频转码业务,无需额外购置服务器。
 
同时,业务稳定性未受影响:核心业务响应时延波动控制在 5ms 以内,任务中断率(因资源调度导致)低于 0.01%,满足各行业服务等级要求。

五、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从 “被动优化” 到 “主动预测”

随着集群规模向十万台级突破,能耗与算力管理需从 “实时响应” 向 “提前预测” 升级。天翼云计划从两个方向推进技术演进:
 
一是构建 “业务 - 能耗 - 算力” 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训练 AI 模型,提前 24 小时预测各业务的算力需求(如预测次日 9 点电商平台的访问高峰),并反向推导所需能耗,提前调整硬件功耗策略与资源分配计划,减少实时调度的能耗损耗。
 
二是引入 “绿色算力” 概念。在集群中部署低功耗硬件(如 ARM 架构服务器、SSD 替代机械硬盘),结合可再生能源(如数据中心配套光伏电站),构建 “低碳算力集群”。初步测算,采用低功耗硬件可使单节点能耗再降 10%-15%,结合清洁能源后,集群碳排放量可减少 30% 以上。
 
大规模集群的高效运营,是云服务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天翼云服务器通过能耗控制与算力利用率提升技术,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天翼云将进一步推动 “高效、低碳、智能” 的集群管理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算力底座。
文章来自个人专栏
文章 | 订阅
0条评论
0 / 1000
请输入你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