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语境
1、对象:和谁沟通?和受众的关系?
- 有哪些至关重要的背景信息?
- 受众和决策者都是谁?对他们有什么了解?
- 受众可能对话题存在什么样的正面或者负面偏见?
2、内容:需要对象了解什么或者做什么?
“我宁愿写一封更简短的信,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数学家、哲学家布莱斯 ·帕斯卡
如果你只有三分钟的时间把必要的信息告诉受众,你会讲什么?
将沟通内容进一步精炼为一句话,是什么?
3、方式: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用来表达观点?
- 有什么样的数据可以支撑这个案例?这些数据是受众所熟悉的还是新的?
- 有什么风险?什么因素会弱化案例?我们是否需要主动提出来?
TIPS:不要指望一次性完成,用低成本的方式创建内容
不要从PPT开始, 使用白板、便利贴或是白纸
二、选择合适的图表(附优秀案例)
1、简单文本:当只有一两项数据需要分享时,直接使用数据本身,简单直接
2、散点图:展示两件事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以及存在何种关系(研究领域使用更频繁)
3、线图:最常用于绘制连续的数据,通常以时间为单位
4、斜率图:斜率图适用于两个时间段或者两组对比数据点,可以快速地展示两组数据之间各维度的相对提升、降低等差异。
5、条形图:
三、掌握格式塔原则: 消除杂乱,减少视觉认知负荷
四、前注意属性:如何引导受众视线,突出重点?
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利用加粗、颜色、大小、斜体、间距、包围、下划线...等方式突出重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消除干扰也很重要。
一定要注意:
- 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同样重要。
- 当不需要细节时,请总结。
- 抵制住因为某些内容可爱或者花费了心血而保留它们的诱惑。如果不能论证内容,那它们就与沟通的目的不符。
- 将必要但不直接影响内容的元素融入背景。
使用关于前注意属性的知识进行弱化。浅灰色的效果就不错。
参考文献:
《用数据讲故事》,作者Cole N. Knaflic(数据分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