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usermenu
  • 发布文章
  • 消息中心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原创

天翼云TeleCloudOS核心设计: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之道

2025-11-10 01:41:13
1
0

一、系统架构设计:异构资源池化的分布式底座

TeleCloudOS的核心设计理念是构建一个支持异构算力、弹性扩展、高可用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其架构采用“中心-边缘-终端”三级协同模式,通过分布式资源池化技术,将分散的物理资源抽象为统一的逻辑资源池,实现跨地域、跨数据中心的算力动态调度。

1. 异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

针对国产CPU(如鲲鹏、飞腾、龙芯)与GPU(如某国产TPU)的指令集差异,TeleCloudOS通过自研的异构计算框架,实现了对多种架构芯片的统一纳管。系统内置的硬件抽象层(HAL)能够自动识别底层硬件特性,动态优化计算任务分配。例如,在AI训练场景中,系统可根据模型类型自动选择最优算力组合:CNN模型优先调度GPU集群,而图计算任务则分配至多核CPU节点。这种异构资源调度策略使整体算力利用率提升40%,同时降低30%的能耗。

2. 分层存储架构优化

存储层面,TeleCloudOS采用“热-温-冷”三层存储模型,结合全闪存阵列与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了百万级IOPS的极低延迟存储系统。其中,热数据层基于自研的XSSD云硬盘,通过并行访问技术实现单盘百万IOPS性能;温数据层采用纠删码算法,在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同时将存储成本降低60%;冷数据层则对接蓝光归档系统,实现PB级数据的长期低成本保存。在某省级政务云项目中,该存储架构支撑了10万路视频数据的实时检索,查询响应时间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

3. 智能网络拓扑感知

网络层面,TeleCloudOS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构建了跨域高可用网络。系统内置的智能拓扑发现算法可实时感知网络状态,动态调整数据传输路径。在多AZ(可用区)部署场景中,当某区域网络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在10毫秒内完成流量切换,确保业务连续性。此外,针对AI大模型训练中的All-to-All通信需求,系统优化了集合通信库,使千卡集群的通信效率提升50%,训练任务完成时间缩短35%。

二、核心技术突破:从底层到应用的全栈自主

TeleCloudOS的自主可控能力体现在对操作系统核心组件的完全掌控。通过突破资源调度、存储管理、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系统摆脱了对开源软件的依赖,形成了完整的自主技术栈。

1. 超大规模资源调度引擎

传统云操作系统在单AZ环境下通常支持数千节点管理,而TeleCloudOS通过分布式多级调度架构,将单AZ纳管能力提升至3万+节点。其核心调度引擎采用事件驱动模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资源需求,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动态平衡。在某金融行业客户案例中,系统在“双11”峰值期间自动扩展2000+节点,支撑了每秒10万笔交易的并发处理,且资源调度延迟低于50毫秒。

2. 全域分布式存储系统

针对国产化存储硬件的性能瓶颈,TeleCloudOS研发了LAVA全栈存储服务。该系统通过元数据分离、数据分片、智能缓存等技术,将存储效率提升3倍。在某超算中心项目中,LAVA存储系统支撑了EB级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计算,其并行文件系统使HPC任务的I/O等待时间减少70%,整体计算效率提升25%。

3. 内生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是自主可控的核心要求。TeleCloudOS构建了覆盖“云-网-边-端”的全栈安全体系:在芯片层,通过可信执行环境(TEE)实现数据加密;在系统层,采用零信任架构验证所有访问请求;在应用层,部署AI驱动的威胁检测系统,实时识别异常行为。在某能源企业项目中,该安全体系成功拦截了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APT攻击,保障了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三、生态协同创新:推动国产化产业链升级

TeleCloudOS的自主可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通过开放生态带动了国产化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系统与国产芯片、服务器、数据库等厂商深度协同,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

1. 芯片-操作系统协同优化

针对国产CPU的指令集特性,TeleCloudOS优化了内核调度算法,使多核并行效率提升30%。例如,在飞腾CPU上,系统通过调整线程亲和性策略,使数据库查询性能提高45%;在鲲鹏CPU上,通过NUMA感知调度,使AI推理任务吞吐量提升60%。

2. 信创云生态建设

TeleCloudOS积极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已完成与2000余款国产软硬件的互认证。其打造的信创云平台支持“一云多芯”架构,可同时运行麒麟、统信等操作系统,并兼容达梦、人大金仓等数据库。在某政府信创项目中,该平台实现了100%国产化替代,且系统稳定性达到99.999%。

3. 开源社区贡献

为促进技术共享,TeleCloudOS将部分核心组件开源,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其主导的分布式存储标准已被纳入Linux基金会项目,代码自主率超过95%。通过开源社区,系统吸引了全球开发者贡献代码,形成了“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良性循环。

四、未来展望:迈向智能算力网络新时代

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算力需求正从通用计算向智能计算演进。TeleCloudOS已启动4.0版本研发,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1. 智能算力调度: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分发网络,实现跨域异构算力的动态匹配,降低AI训练成本40%;
  2. 量子计算融合:探索量子算力与传统算力的混合调度,为密码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突破性计算能力;
  3. 绿色算力优化:结合液冷技术与AI能耗管理,使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1以下,推动算力产业低碳转型。

在“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下,国产化算力底座正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TeleCloudOS通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实践,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更以开放生态凝聚产业合力,助力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当算力如水电般普及,一个更智能、更安全的数字未来,正由这样的技术创新者共同书写。

0条评论
0 / 1000
思念如故
1346文章数
3粉丝数
思念如故
1346 文章 | 3 粉丝
原创

天翼云TeleCloudOS核心设计: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之道

2025-11-10 01:41:13
1
0

一、系统架构设计:异构资源池化的分布式底座

TeleCloudOS的核心设计理念是构建一个支持异构算力、弹性扩展、高可用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其架构采用“中心-边缘-终端”三级协同模式,通过分布式资源池化技术,将分散的物理资源抽象为统一的逻辑资源池,实现跨地域、跨数据中心的算力动态调度。

1. 异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

针对国产CPU(如鲲鹏、飞腾、龙芯)与GPU(如某国产TPU)的指令集差异,TeleCloudOS通过自研的异构计算框架,实现了对多种架构芯片的统一纳管。系统内置的硬件抽象层(HAL)能够自动识别底层硬件特性,动态优化计算任务分配。例如,在AI训练场景中,系统可根据模型类型自动选择最优算力组合:CNN模型优先调度GPU集群,而图计算任务则分配至多核CPU节点。这种异构资源调度策略使整体算力利用率提升40%,同时降低30%的能耗。

2. 分层存储架构优化

存储层面,TeleCloudOS采用“热-温-冷”三层存储模型,结合全闪存阵列与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了百万级IOPS的极低延迟存储系统。其中,热数据层基于自研的XSSD云硬盘,通过并行访问技术实现单盘百万IOPS性能;温数据层采用纠删码算法,在保证数据可靠性的同时将存储成本降低60%;冷数据层则对接蓝光归档系统,实现PB级数据的长期低成本保存。在某省级政务云项目中,该存储架构支撑了10万路视频数据的实时检索,查询响应时间从分钟级压缩至秒级。

3. 智能网络拓扑感知

网络层面,TeleCloudOS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构建了跨域高可用网络。系统内置的智能拓扑发现算法可实时感知网络状态,动态调整数据传输路径。在多AZ(可用区)部署场景中,当某区域网络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在10毫秒内完成流量切换,确保业务连续性。此外,针对AI大模型训练中的All-to-All通信需求,系统优化了集合通信库,使千卡集群的通信效率提升50%,训练任务完成时间缩短35%。

二、核心技术突破:从底层到应用的全栈自主

TeleCloudOS的自主可控能力体现在对操作系统核心组件的完全掌控。通过突破资源调度、存储管理、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系统摆脱了对开源软件的依赖,形成了完整的自主技术栈。

1. 超大规模资源调度引擎

传统云操作系统在单AZ环境下通常支持数千节点管理,而TeleCloudOS通过分布式多级调度架构,将单AZ纳管能力提升至3万+节点。其核心调度引擎采用事件驱动模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资源需求,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动态平衡。在某金融行业客户案例中,系统在“双11”峰值期间自动扩展2000+节点,支撑了每秒10万笔交易的并发处理,且资源调度延迟低于50毫秒。

2. 全域分布式存储系统

针对国产化存储硬件的性能瓶颈,TeleCloudOS研发了LAVA全栈存储服务。该系统通过元数据分离、数据分片、智能缓存等技术,将存储效率提升3倍。在某超算中心项目中,LAVA存储系统支撑了EB级科学数据的存储与计算,其并行文件系统使HPC任务的I/O等待时间减少70%,整体计算效率提升25%。

3. 内生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是自主可控的核心要求。TeleCloudOS构建了覆盖“云-网-边-端”的全栈安全体系:在芯片层,通过可信执行环境(TEE)实现数据加密;在系统层,采用零信任架构验证所有访问请求;在应用层,部署AI驱动的威胁检测系统,实时识别异常行为。在某能源企业项目中,该安全体系成功拦截了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APT攻击,保障了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三、生态协同创新:推动国产化产业链升级

TeleCloudOS的自主可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通过开放生态带动了国产化产业链的整体发展。系统与国产芯片、服务器、数据库等厂商深度协同,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

1. 芯片-操作系统协同优化

针对国产CPU的指令集特性,TeleCloudOS优化了内核调度算法,使多核并行效率提升30%。例如,在飞腾CPU上,系统通过调整线程亲和性策略,使数据库查询性能提高45%;在鲲鹏CPU上,通过NUMA感知调度,使AI推理任务吞吐量提升60%。

2. 信创云生态建设

TeleCloudOS积极推动信创产业发展,已完成与2000余款国产软硬件的互认证。其打造的信创云平台支持“一云多芯”架构,可同时运行麒麟、统信等操作系统,并兼容达梦、人大金仓等数据库。在某政府信创项目中,该平台实现了100%国产化替代,且系统稳定性达到99.999%。

3. 开源社区贡献

为促进技术共享,TeleCloudOS将部分核心组件开源,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其主导的分布式存储标准已被纳入Linux基金会项目,代码自主率超过95%。通过开源社区,系统吸引了全球开发者贡献代码,形成了“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良性循环。

四、未来展望:迈向智能算力网络新时代

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算力需求正从通用计算向智能计算演进。TeleCloudOS已启动4.0版本研发,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1. 智能算力调度:通过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分发网络,实现跨域异构算力的动态匹配,降低AI训练成本40%;
  2. 量子计算融合:探索量子算力与传统算力的混合调度,为密码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突破性计算能力;
  3. 绿色算力优化:结合液冷技术与AI能耗管理,使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1以下,推动算力产业低碳转型。

在“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下,国产化算力底座正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TeleCloudOS通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实践,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更以开放生态凝聚产业合力,助力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当算力如水电般普及,一个更智能、更安全的数字未来,正由这样的技术创新者共同书写。

文章来自个人专栏
文章 | 订阅
0条评论
0 / 1000
请输入你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