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说明
本文的数据复制、备份与恢复速率是在VPC内网、备份服务器规格为8C16G、未开启加密的实验室测试环境下获得的,旨在提供参考基准。请注意,实际应用中的速率可能会因具体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本地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速率可能因硬件配置、磁盘性能以及网络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网络带宽充足的情况下,本地文件的备份和恢复速率与ECS文件的备份和恢复速率一致,本地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速率与云上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速率一致。
表格中数据是在首次全量备份下的备份速率。永久增量备份情况下,备份速率会更高。
说明
性能指标与硬件配置(CPU、内存、硬盘类型)和网络相关;也与灾备规则和策略相关,例如:是否开启加密、压缩、重删等。因此,用户在自己环境内的性能以实测为准,也可联系多活容灾服务平台帮助调优或排查等。
二、性能指标
1)预案编排内置能力
多活容灾服务提供同城多活或同城主备(云上)场景下的应用切换、数据库切换能力,可通过预案编排及容灾演练对指定资源或应用进行一键切换。下述时间为容灾演练仅做应用切换或数据库切换,不包含环境检查、业务验证等步骤。
场景 | 类型 | 切换时间(s) |
同城多活/同城主备(云上容灾) | 应用切换/数据库切换 | 5-10 |
2)持续数据保护
类型 | 备份速率(MB/s) | 恢复速率(MB/s) |
文件系统 | 300 | 300 |
3)文件备份
类型 | MB级 或以上大文件 | KB级小文件(500K以内) | ||
备份速率(MB/s) | 恢复速率(MB/s) | 备份速率(MB/s) | 恢复速率(MB/s) | |
NAS | 150 | 120 | 20 | 20 |
OSS | 160 | 110 | 20 | 20 |
ECS文件 | 180 | 160 | 20 | 20 |
4)整机备份
类型 | 备份速率(MB/s) | 恢复速率(MB/s) |
操作系统系统卷 | 200 | 160 |
5)数据库备份
类型 | 备份速率(MB/s) |
|
| 150 | 100 |
6)ECS整机或云盘备份
ECS整机备份和云盘备份是基于ECS服务器的快照功能,快照所需时间为分钟级别,并取决于整机/云盘实际数据的容量大小。
7)重删压缩比
重删指同一份数据多次备份,只占用一份空间。备端需要的空间和备份计划的设置无关;同一份数据备份第二次,去重率100%(即第二个备份不占用额外的数据空间)。
重删比和数据内容密切相关。二进制文件和多媒体文件(图片、音频、视频)一般不具备去重率。
备份数据本身的重删率参考:
数据类型 | 重删压缩比 |
文件 | 1.5 |
数据库 | 2 |
虚拟机 | 3 |
重删压缩比数据(表1):
数据样本 | 原始数据量 | 去重方式 | 重删压缩比 |
二进制软件包 | 302GiB | 变长:8KB+压缩(4KB~16KB) | 3.44 |
变长:16KB+压缩(4KB~16KB) | 3.41 | ||
变长:32KB+压缩(4KB~16KB) | 3.29 | ||
变长:64KB+压缩(4KB~16KB) | 3.14 | ||
Oracle 19c全量数据 | 121.40GiB | 变长:8KB+压缩(4KB~16KB) | 4.11 |
变长:16KB+压缩(4KB~16KB) | 4.47 | ||
变长:32KB+压缩(4KB~16KB) | 4.82 | ||
变长:64KB+压缩(4KB~16KB) | 4.84 |
(表2):
备份对象 | 数据量 | 备份方式 | 去重方式 | 重删压缩比 |
整机备份 | 50.59GiB | 第1次备份 | 定长:64KB+压缩 | 1.8 |
第2次备份(重复数据) | 定长:64KB+压缩 | 3.59(备了2次) | ||
第3次备份(重复数据) | 定长:64KB+压缩 | 5.38(备了3次) | ||
整机备份 | 40.03GiB | 第1次备份 | 变长:64KB+压缩(32KB~128KB) | 2.32 |
第2次备份(重复数据) | 变长:64KB+压缩(32KB~128KB) | 4.57(备了2次) | ||
第3次备份(重复数据) | 变长:64KB+压缩(32KB~128KB) | 6.82(备了3次) | ||
整机备份 | 40.03GiB
| 第1次备份 | 变长:64KB+压缩(32KB~128KB) | 2.3 |
第2次备份(重复数据) | 变长:64KB+压缩(32KB~128KB) | 4.6(备了2次) | ||
第3次备份(重复数据) | 变长:64KB+压缩(32KB~128KB) | 6.85(备了3次) |
单纯压缩比例:
最快 1.8 : 1
较快 1.9 : 1
标准 2 : 1
较好 2.2 : 1
最好 2.5 :1
三、最佳配置推荐
1)备份所需资源
备份不同数据量,为保证备份正常顺利完成,所需要的CPU和内存资源是不同的。如下为推荐配置。
备份项 | 备份数据量 | CPU | 内存 |
文件备份 | 10万个文件 | 双核 | 4GB |
50万个文件,4TB总量 | 双核 | 8GB | |
200万个文件 | 四核 | 16GB | |
虚拟机备份 | 无 | 四核 | 16GB |
2)不同规格的最佳配置推荐
a)持续数据保护
灾备机建议配置:CPU 16 core,32GB内存,200GB系统盘。数据盘容量是生产机总数据量的4倍。(与具体的保留策略有关,至少4倍容量。)
网络要求:与增量数据相关。
1台灾备机保护10个生产机。
b)主机高可用
灾备机,1台灾备机可接管1台生产机;灾备机建议配置:与生产机对等。
灾备机与生产机1:1对应。
灾备机CPU、内存硬盘等与生产机相同。
网络要求:与增量数据相关。
c)文件存储数据灾备
同步机, 1台同步机可保护多个NAS内的数据。
同步机配置:CPU 16 core,32GB内存,200GB系统盘。缓存硬盘建议NAS总量的百分之一。
网络要求:与增量数据相关。
d)数据定时灾备
备份服务器,1台备份服务器可保护多台生产机内的文件及数据库。
CPU:配置16核或以上。内存:32GB或以上。系统盘:200GB。
网络要求:与数据量相关。
数据盘建议是生产数据总量的2-3倍。
1台备份服务器保护200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