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usermenu
  • 发布文章
  • 消息中心
#云计算
关注该标签
专栏文章 2313
视频 3
问答 5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物理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访问控制作为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精准的权限分配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主体才能访问特定数据资源。在众多访问控制策略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与细粒度权限管理(Fine-Grained Access Control, FGAC)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存储系统安全架构的两大支柱。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策略的内在机理、协同机制及其在复杂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实践,为构建高安全性的存储系统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wyq
    2025-11-10
    6
    0
  •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当传统IT架构面临算力瓶颈、资源孤岛与安全挑战时,新一代云服务凭借其弹性扩展、智能调度与全栈安全能力,正在重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行业实践三个维度,深度解析新型云服务的技术演进路径及其对产业生态的重构价值。
    思念如故
    2025-11-10
    2
    0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智算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算力孤岛、开发门槛高、资源调度低效等问题,正制约着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某自主研发的智算平台通过“五位一体”体系创新,构建了覆盖硬件、软件、算法、工具、生态的全栈解决方案,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本文将从全栈自研视角,深度解析该平台在算力底座、框架支持、开发工具、调度系统及生态建设五大维度的技术突破。
    思念如故
    2025-11-10
    9
    0
  •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传统云计算架构中算力资源分散、网络与计算割裂的问题,导致跨域任务调度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足30%。某自主研发的算网一体服务通过“云网融合”技术重构,实现了算力与网络的深度协同,其技术实现路径涵盖基础设施重构、智能调度算法、安全防护体系三大维度,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产化算力底座的构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适配,不仅是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某领先云服务商通过“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四层协同创新,构建了覆盖全国产化算力的技术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算力底座成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命题。作为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代表,TeleCloudOS通过全栈自研技术,在芯片适配、资源调度、存储优化、网络架构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自主可控体系。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核心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创新三个维度,解析TeleCloudOS如何通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实现国产化算力的全链路适配。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政务服务正从“线上化”向“智能化”深度演进。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面临系统割裂、数据孤岛、服务响应滞后等痛点,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作为政务数智转型的创新实践,翼政通一体机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深度融合,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跨域协同等场景中实现突破,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场景化创新设计、技术架构突破、应用实效分析三个维度,解析翼政通一体机如何推动政务服务向“一网通办、一机多用、一屏智管”转型。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的背景下,教育云市场正经历从资源整合向智能服务的深度转型。作为中国教育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某头部云服务商通过“算力网络+AI模型”双轮驱动战略,在西藏扎囊县、重庆巴蜀云校、清华大学等场景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普惠化与教学效能的指数级提升。其市场占有率突破16.38%的背后,是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三重突破。
    思念如故
    2025-11-10
    3
    0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金融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核心领域,正经历着从“可用”到“好用”的技术跃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风险,金融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已从“分钟级恢复”提升至“秒级切换”。在此背景下,“两地三中心”架构凭借其高可用性与容灾能力,成为金融信创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将以某区域性银行实践为例,解析该架构如何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为金融业务筑牢安全底座。
    思念如故
    2025-11-10
    6
    0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公安机关正经历从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的深刻转型。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与网络安全挑战,信创适配与安全防护成为支撑智慧警务建设的两大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国产化技术生态与动态安全防御体系,公安机关得以在保障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实现警务效能的指数级跃升。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企业上云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答题”。然而,不同行业在业务特性、数据安全、合规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一云架构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混合云方案通过“专属云+公有云”的协同架构,正在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通过技术适配与场景深耕,为行业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云计算技术深度渗透千行百业的背景下,云原生架构的普及带来了业务敏捷性与安全风险的双重挑战。传统安全方案因静态防御机制和边界固化问题,难以应对容器逃逸、API滥用、配置错误等云环境特有威胁。在此背景下,“红盾”体系通过将安全能力深度嵌入云原生技术栈,构建了覆盖开发、部署、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防护框架,为金融、医疗、政务等关键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安全实践范式。
    思念如故
    2025-11-10
    4
    0
  • 在数字经济与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已成为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核心战略。信创生态的构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产业链协同、标准统一与场景落地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以国产化软硬件协同适配为切入点,剖析信创生态共建的关键路径,揭示技术融合、生态协作与场景创新如何推动信创产业从“可用”向“好用”跨越。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政务云已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然而,政务数据的高敏感性(如公民身份信息、财政数据、公共安全记录等)与业务系统对敏捷性的需求(如实时响应、弹性扩展、多场景适配等)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如何在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同时,避免因过度防护导致业务僵化,成为政务云架构设计的核心挑战。本文从安全合规框架、技术实现路径、业务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探讨政务云安全架构如何实现“安全底线”与“业务效率”的动态平衡。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单一技术升级演变为系统性生态重构。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正通过技术融合、场景渗透与生态协同,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本文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场景落地、生态协同机制三个维度,解析智能体生态如何破解产业数字化痛点,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生态赋能”的跨越。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传统安全防护体系在应对量子计算威胁、混合云环境动态性以及高级持续性攻击(APT)时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量子加密技术与零信任架构的深度融合,为高安全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实践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这一前沿技术组合如何重构安全边界。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当下,智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底层基石,正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使命。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底座”,智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更需以全局视角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生态体系。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实践与未来演进三个维度,探讨在国云使命驱动下,智算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技术担当实现从“可用”到“可信”的跨越。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AI技术深度渗透各行业的当下,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要素。然而,传统算力使用模式存在资源碎片化、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度高等痛点,导致中小企业与垂直领域应用长期面临“用算难”问题。息壤平台作为面向AI时代的算力普惠解决方案,通过资源池化、智能调度与全栈服务化等技术创新,重构了算力供给与消费的逻辑,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智能化算力体验。本文将从技术架构、服务模式与生态协同三个维度,解析息壤平台降低行业用算门槛的核心逻辑。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云计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深度与生态完整性已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到软件即服务(SaaS)的全栈自研能力,不仅体现了技术团队对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掌控,更构建了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本文将从技术自主性、产品协同性、安全可控性三个维度,解析全栈自研如何塑造云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思念如故
    2025-11-10
    2
    0
  •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推动下,云计算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中心化”云计算模式面临延迟高、带宽压力大、数据隐私保护难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云边端”协同架构应运而生,通过将计算能力从中心云向边缘侧与终端设备延伸,构建起分布式、智能化、低延迟的新型计算体系。这一架构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动能。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应用赋能、安全可信保障三个维度,解析“云边端”协同架构的核心价值。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超越传统资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正如工业革命依赖电力、信息革命依赖网络,当前全球竞争的核心正转向算力。据权威测算,每投入1元算力建设,可拉动3-4元GDP增长;算力指数每提升1个点,GDP将增长1293亿元。这一数据揭示了算力与经济增长的强关联性,也印证了“算力即国力”的战略论断。 国家云服务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承担着整合资源、优化调度、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使命。其通过构建“中心-边缘-终端”协同的分布式计算体系,解决了传统集中式云计算的延迟、带宽和安全瓶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底层支撑。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某云服务商通过构建“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打造了业界首个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技术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实践不仅重构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范式,更验证了“绿色能源-高效算力-数字经济”正向循环的可行性。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球总用电量2%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风冷技术PUE 1.5的物理极限,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的核心命题。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园区建成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系统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制冷技术、供电架构、智能调度三大维度的系统性创新。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浪潮中,中国正以“东数西算”工程为骨架、以“双碳”目标为内核,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了算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更通过技术革新与生态协同,为全球算力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式。其中,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打造的万卡液冷智算中心,以PUE 1.11的极致能效、跨域算力调度能力与全链条碳管理实践,成为这一协同战略的标杆案例。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普遍高于1.5,而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液冷技术与国产化硬件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智算集群实现能效与低碳的双重突破。以某运营商上海临港国产万卡液冷集群为例,其通过“液冷散热+国产化架构”双路径创新,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普遍高于1.5,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某运营商通过构建“绿色供能链-高效供算链-智能调度链”的全链路绿色算力体系,成功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这一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实现了从能源供给到算力调度的全链条低碳化。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级数据库面临高并发连接、存储空间膨胀、集群高可用性等核心挑战。某开源数据库项目通过XProxy、XStore、XRaft三大技术模块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连接并发超十万级、存储空间优化50%、大并发下性能波动小于5%的突破性成果。这一技术组合不仅解决了传统开源数据库的痛点,更通过内核级优化与生态化设计,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高性能、高稳定、易扩展的开源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数据迁移已成为关键战略环节。传统数据库升级常面临生态兼容性差、迁移成本高、业务中断风险大等痛点。某开源数据库项目OpenTeleDB通过深度兼容PostgreSQL生态,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帮助企业实现零代码修改、低风险、高效率的数据迁移。本文将结合金融、制造、政务等行业的实践案例,解析OpenTeleDB在数据迁移中的技术路径与生态价值。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物理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访问控制作为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精准的权限分配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主体才能访问特定数据资源。在众多访问控制策略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与细粒度权限管理(Fine-Grained Access Control, FGAC)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存储系统安全架构的两大支柱。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策略的内在机理、协同机制及其在复杂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实践,为构建高安全性的存储系统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当传统IT架构面临算力瓶颈、资源孤岛与安全挑战时,新一代云服务凭借其弹性扩展、智能调度与全栈安全能力,正在重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行业实践三个维度,深度解析新型云服务的技术演进路径及其对产业生态的重构价值。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智算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算力孤岛、开发门槛高、资源调度低效等问题,正制约着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某自主研发的智算平台通过“五位一体”体系创新,构建了覆盖硬件、软件、算法、工具、生态的全栈解决方案,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本文将从全栈自研视角,深度解析该平台在算力底座、框架支持、开发工具、调度系统及生态建设五大维度的技术突破。
  •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传统云计算架构中算力资源分散、网络与计算割裂的问题,导致跨域任务调度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足30%。某自主研发的算网一体服务通过“云网融合”技术重构,实现了算力与网络的深度协同,其技术实现路径涵盖基础设施重构、智能调度算法、安全防护体系三大维度,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产化算力底座的构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适配,不仅是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某领先云服务商通过“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四层协同创新,构建了覆盖全国产化算力的技术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算力底座成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命题。作为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代表,TeleCloudOS通过全栈自研技术,在芯片适配、资源调度、存储优化、网络架构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自主可控体系。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核心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创新三个维度,解析TeleCloudOS如何通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实现国产化算力的全链路适配。
  • 在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政务服务正从“线上化”向“智能化”深度演进。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面临系统割裂、数据孤岛、服务响应滞后等痛点,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作为政务数智转型的创新实践,翼政通一体机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深度融合,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跨域协同等场景中实现突破,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场景化创新设计、技术架构突破、应用实效分析三个维度,解析翼政通一体机如何推动政务服务向“一网通办、一机多用、一屏智管”转型。
  • 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的背景下,教育云市场正经历从资源整合向智能服务的深度转型。作为中国教育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某头部云服务商通过“算力网络+AI模型”双轮驱动战略,在西藏扎囊县、重庆巴蜀云校、清华大学等场景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普惠化与教学效能的指数级提升。其市场占有率突破16.38%的背后,是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三重突破。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金融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核心领域,正经历着从“可用”到“好用”的技术跃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风险,金融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已从“分钟级恢复”提升至“秒级切换”。在此背景下,“两地三中心”架构凭借其高可用性与容灾能力,成为金融信创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将以某区域性银行实践为例,解析该架构如何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为金融业务筑牢安全底座。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公安机关正经历从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的深刻转型。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与网络安全挑战,信创适配与安全防护成为支撑智慧警务建设的两大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国产化技术生态与动态安全防御体系,公安机关得以在保障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实现警务效能的指数级跃升。
  •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企业上云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答题”。然而,不同行业在业务特性、数据安全、合规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一云架构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混合云方案通过“专属云+公有云”的协同架构,正在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通过技术适配与场景深耕,为行业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 在云计算技术深度渗透千行百业的背景下,云原生架构的普及带来了业务敏捷性与安全风险的双重挑战。传统安全方案因静态防御机制和边界固化问题,难以应对容器逃逸、API滥用、配置错误等云环境特有威胁。在此背景下,“红盾”体系通过将安全能力深度嵌入云原生技术栈,构建了覆盖开发、部署、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防护框架,为金融、医疗、政务等关键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安全实践范式。
  • 在数字经济与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已成为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核心战略。信创生态的构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产业链协同、标准统一与场景落地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以国产化软硬件协同适配为切入点,剖析信创生态共建的关键路径,揭示技术融合、生态协作与场景创新如何推动信创产业从“可用”向“好用”跨越。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政务云已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然而,政务数据的高敏感性(如公民身份信息、财政数据、公共安全记录等)与业务系统对敏捷性的需求(如实时响应、弹性扩展、多场景适配等)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如何在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同时,避免因过度防护导致业务僵化,成为政务云架构设计的核心挑战。本文从安全合规框架、技术实现路径、业务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探讨政务云安全架构如何实现“安全底线”与“业务效率”的动态平衡。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单一技术升级演变为系统性生态重构。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正通过技术融合、场景渗透与生态协同,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本文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场景落地、生态协同机制三个维度,解析智能体生态如何破解产业数字化痛点,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生态赋能”的跨越。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传统安全防护体系在应对量子计算威胁、混合云环境动态性以及高级持续性攻击(APT)时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量子加密技术与零信任架构的深度融合,为高安全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实践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这一前沿技术组合如何重构安全边界。
  • 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当下,智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底层基石,正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使命。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底座”,智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更需以全局视角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生态体系。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实践与未来演进三个维度,探讨在国云使命驱动下,智算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技术担当实现从“可用”到“可信”的跨越。
  • 在AI技术深度渗透各行业的当下,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要素。然而,传统算力使用模式存在资源碎片化、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度高等痛点,导致中小企业与垂直领域应用长期面临“用算难”问题。息壤平台作为面向AI时代的算力普惠解决方案,通过资源池化、智能调度与全栈服务化等技术创新,重构了算力供给与消费的逻辑,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智能化算力体验。本文将从技术架构、服务模式与生态协同三个维度,解析息壤平台降低行业用算门槛的核心逻辑。
  • 在云计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深度与生态完整性已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到软件即服务(SaaS)的全栈自研能力,不仅体现了技术团队对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掌控,更构建了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本文将从技术自主性、产品协同性、安全可控性三个维度,解析全栈自研如何塑造云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推动下,云计算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中心化”云计算模式面临延迟高、带宽压力大、数据隐私保护难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云边端”协同架构应运而生,通过将计算能力从中心云向边缘侧与终端设备延伸,构建起分布式、智能化、低延迟的新型计算体系。这一架构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动能。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应用赋能、安全可信保障三个维度,解析“云边端”协同架构的核心价值。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超越传统资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正如工业革命依赖电力、信息革命依赖网络,当前全球竞争的核心正转向算力。据权威测算,每投入1元算力建设,可拉动3-4元GDP增长;算力指数每提升1个点,GDP将增长1293亿元。这一数据揭示了算力与经济增长的强关联性,也印证了“算力即国力”的战略论断。 国家云服务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承担着整合资源、优化调度、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使命。其通过构建“中心-边缘-终端”协同的分布式计算体系,解决了传统集中式云计算的延迟、带宽和安全瓶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底层支撑。
  • 在全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某云服务商通过构建“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打造了业界首个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技术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实践不仅重构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范式,更验证了“绿色能源-高效算力-数字经济”正向循环的可行性。
  • 在全球算力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球总用电量2%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风冷技术PUE 1.5的物理极限,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的核心命题。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园区建成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系统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制冷技术、供电架构、智能调度三大维度的系统性创新。
  •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浪潮中,中国正以“东数西算”工程为骨架、以“双碳”目标为内核,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了算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更通过技术革新与生态协同,为全球算力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式。其中,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打造的万卡液冷智算中心,以PUE 1.11的极致能效、跨域算力调度能力与全链条碳管理实践,成为这一协同战略的标杆案例。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普遍高于1.5,而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液冷技术与国产化硬件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智算集群实现能效与低碳的双重突破。以某运营商上海临港国产万卡液冷集群为例,其通过“液冷散热+国产化架构”双路径创新,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普遍高于1.5,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某运营商通过构建“绿色供能链-高效供算链-智能调度链”的全链路绿色算力体系,成功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这一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实现了从能源供给到算力调度的全链条低碳化。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级数据库面临高并发连接、存储空间膨胀、集群高可用性等核心挑战。某开源数据库项目通过XProxy、XStore、XRaft三大技术模块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连接并发超十万级、存储空间优化50%、大并发下性能波动小于5%的突破性成果。这一技术组合不仅解决了传统开源数据库的痛点,更通过内核级优化与生态化设计,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高性能、高稳定、易扩展的开源解决方案。
  •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数据迁移已成为关键战略环节。传统数据库升级常面临生态兼容性差、迁移成本高、业务中断风险大等痛点。某开源数据库项目OpenTeleDB通过深度兼容PostgreSQL生态,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帮助企业实现零代码修改、低风险、高效率的数据迁移。本文将结合金融、制造、政务等行业的实践案例,解析OpenTeleDB在数据迁移中的技术路径与生态价值。
  • 点击加载更多
#云计算
关注该标签
专栏文章 2313
视频 3
问答 5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物理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访问控制作为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精准的权限分配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主体才能访问特定数据资源。在众多访问控制策略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与细粒度权限管理(Fine-Grained Access Control, FGAC)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存储系统安全架构的两大支柱。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策略的内在机理、协同机制及其在复杂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实践,为构建高安全性的存储系统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wyq
    2025-11-10
    6
    0
  •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当传统IT架构面临算力瓶颈、资源孤岛与安全挑战时,新一代云服务凭借其弹性扩展、智能调度与全栈安全能力,正在重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行业实践三个维度,深度解析新型云服务的技术演进路径及其对产业生态的重构价值。
    思念如故
    2025-11-10
    2
    0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智算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算力孤岛、开发门槛高、资源调度低效等问题,正制约着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某自主研发的智算平台通过“五位一体”体系创新,构建了覆盖硬件、软件、算法、工具、生态的全栈解决方案,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本文将从全栈自研视角,深度解析该平台在算力底座、框架支持、开发工具、调度系统及生态建设五大维度的技术突破。
    思念如故
    2025-11-10
    9
    0
  •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传统云计算架构中算力资源分散、网络与计算割裂的问题,导致跨域任务调度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足30%。某自主研发的算网一体服务通过“云网融合”技术重构,实现了算力与网络的深度协同,其技术实现路径涵盖基础设施重构、智能调度算法、安全防护体系三大维度,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产化算力底座的构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适配,不仅是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某领先云服务商通过“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四层协同创新,构建了覆盖全国产化算力的技术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算力底座成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命题。作为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代表,TeleCloudOS通过全栈自研技术,在芯片适配、资源调度、存储优化、网络架构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自主可控体系。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核心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创新三个维度,解析TeleCloudOS如何通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实现国产化算力的全链路适配。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政务服务正从“线上化”向“智能化”深度演进。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面临系统割裂、数据孤岛、服务响应滞后等痛点,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作为政务数智转型的创新实践,翼政通一体机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深度融合,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跨域协同等场景中实现突破,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场景化创新设计、技术架构突破、应用实效分析三个维度,解析翼政通一体机如何推动政务服务向“一网通办、一机多用、一屏智管”转型。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的背景下,教育云市场正经历从资源整合向智能服务的深度转型。作为中国教育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某头部云服务商通过“算力网络+AI模型”双轮驱动战略,在西藏扎囊县、重庆巴蜀云校、清华大学等场景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普惠化与教学效能的指数级提升。其市场占有率突破16.38%的背后,是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三重突破。
    思念如故
    2025-11-10
    3
    0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金融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核心领域,正经历着从“可用”到“好用”的技术跃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风险,金融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已从“分钟级恢复”提升至“秒级切换”。在此背景下,“两地三中心”架构凭借其高可用性与容灾能力,成为金融信创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将以某区域性银行实践为例,解析该架构如何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为金融业务筑牢安全底座。
    思念如故
    2025-11-10
    6
    0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公安机关正经历从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的深刻转型。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与网络安全挑战,信创适配与安全防护成为支撑智慧警务建设的两大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国产化技术生态与动态安全防御体系,公安机关得以在保障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实现警务效能的指数级跃升。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企业上云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答题”。然而,不同行业在业务特性、数据安全、合规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一云架构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混合云方案通过“专属云+公有云”的协同架构,正在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通过技术适配与场景深耕,为行业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云计算技术深度渗透千行百业的背景下,云原生架构的普及带来了业务敏捷性与安全风险的双重挑战。传统安全方案因静态防御机制和边界固化问题,难以应对容器逃逸、API滥用、配置错误等云环境特有威胁。在此背景下,“红盾”体系通过将安全能力深度嵌入云原生技术栈,构建了覆盖开发、部署、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防护框架,为金融、医疗、政务等关键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安全实践范式。
    思念如故
    2025-11-10
    4
    0
  • 在数字经济与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已成为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核心战略。信创生态的构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产业链协同、标准统一与场景落地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以国产化软硬件协同适配为切入点,剖析信创生态共建的关键路径,揭示技术融合、生态协作与场景创新如何推动信创产业从“可用”向“好用”跨越。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政务云已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然而,政务数据的高敏感性(如公民身份信息、财政数据、公共安全记录等)与业务系统对敏捷性的需求(如实时响应、弹性扩展、多场景适配等)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如何在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同时,避免因过度防护导致业务僵化,成为政务云架构设计的核心挑战。本文从安全合规框架、技术实现路径、业务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探讨政务云安全架构如何实现“安全底线”与“业务效率”的动态平衡。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单一技术升级演变为系统性生态重构。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正通过技术融合、场景渗透与生态协同,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本文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场景落地、生态协同机制三个维度,解析智能体生态如何破解产业数字化痛点,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生态赋能”的跨越。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传统安全防护体系在应对量子计算威胁、混合云环境动态性以及高级持续性攻击(APT)时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量子加密技术与零信任架构的深度融合,为高安全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实践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这一前沿技术组合如何重构安全边界。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当下,智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底层基石,正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使命。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底座”,智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更需以全局视角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生态体系。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实践与未来演进三个维度,探讨在国云使命驱动下,智算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技术担当实现从“可用”到“可信”的跨越。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AI技术深度渗透各行业的当下,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要素。然而,传统算力使用模式存在资源碎片化、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度高等痛点,导致中小企业与垂直领域应用长期面临“用算难”问题。息壤平台作为面向AI时代的算力普惠解决方案,通过资源池化、智能调度与全栈服务化等技术创新,重构了算力供给与消费的逻辑,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智能化算力体验。本文将从技术架构、服务模式与生态协同三个维度,解析息壤平台降低行业用算门槛的核心逻辑。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云计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深度与生态完整性已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到软件即服务(SaaS)的全栈自研能力,不仅体现了技术团队对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掌控,更构建了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本文将从技术自主性、产品协同性、安全可控性三个维度,解析全栈自研如何塑造云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思念如故
    2025-11-10
    2
    0
  •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推动下,云计算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中心化”云计算模式面临延迟高、带宽压力大、数据隐私保护难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云边端”协同架构应运而生,通过将计算能力从中心云向边缘侧与终端设备延伸,构建起分布式、智能化、低延迟的新型计算体系。这一架构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动能。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应用赋能、安全可信保障三个维度,解析“云边端”协同架构的核心价值。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超越传统资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正如工业革命依赖电力、信息革命依赖网络,当前全球竞争的核心正转向算力。据权威测算,每投入1元算力建设,可拉动3-4元GDP增长;算力指数每提升1个点,GDP将增长1293亿元。这一数据揭示了算力与经济增长的强关联性,也印证了“算力即国力”的战略论断。 国家云服务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承担着整合资源、优化调度、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使命。其通过构建“中心-边缘-终端”协同的分布式计算体系,解决了传统集中式云计算的延迟、带宽和安全瓶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底层支撑。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某云服务商通过构建“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打造了业界首个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技术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实践不仅重构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范式,更验证了“绿色能源-高效算力-数字经济”正向循环的可行性。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球总用电量2%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风冷技术PUE 1.5的物理极限,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的核心命题。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园区建成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系统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制冷技术、供电架构、智能调度三大维度的系统性创新。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浪潮中,中国正以“东数西算”工程为骨架、以“双碳”目标为内核,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了算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更通过技术革新与生态协同,为全球算力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式。其中,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打造的万卡液冷智算中心,以PUE 1.11的极致能效、跨域算力调度能力与全链条碳管理实践,成为这一协同战略的标杆案例。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普遍高于1.5,而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液冷技术与国产化硬件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智算集群实现能效与低碳的双重突破。以某运营商上海临港国产万卡液冷集群为例,其通过“液冷散热+国产化架构”双路径创新,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普遍高于1.5,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某运营商通过构建“绿色供能链-高效供算链-智能调度链”的全链路绿色算力体系,成功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这一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实现了从能源供给到算力调度的全链条低碳化。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级数据库面临高并发连接、存储空间膨胀、集群高可用性等核心挑战。某开源数据库项目通过XProxy、XStore、XRaft三大技术模块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连接并发超十万级、存储空间优化50%、大并发下性能波动小于5%的突破性成果。这一技术组合不仅解决了传统开源数据库的痛点,更通过内核级优化与生态化设计,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高性能、高稳定、易扩展的开源解决方案。
    思念如故
    2025-11-10
    0
    0
  •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数据迁移已成为关键战略环节。传统数据库升级常面临生态兼容性差、迁移成本高、业务中断风险大等痛点。某开源数据库项目OpenTeleDB通过深度兼容PostgreSQL生态,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帮助企业实现零代码修改、低风险、高效率的数据迁移。本文将结合金融、制造、政务等行业的实践案例,解析OpenTeleDB在数据迁移中的技术路径与生态价值。
    思念如故
    2025-11-10
    1
    0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存储系统作为数据的物理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访问控制作为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通过精准的权限分配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主体才能访问特定数据资源。在众多访问控制策略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与细粒度权限管理(Fine-Grained Access Control, FGAC)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存储系统安全架构的两大支柱。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策略的内在机理、协同机制及其在复杂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实践,为构建高安全性的存储系统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当传统IT架构面临算力瓶颈、资源孤岛与安全挑战时,新一代云服务凭借其弹性扩展、智能调度与全栈安全能力,正在重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行业实践三个维度,深度解析新型云服务的技术演进路径及其对产业生态的重构价值。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算力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资源。然而,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壁垒、算网调度割裂、开发门槛高企等问题,正成为制约AI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关键瓶颈。某云服务厂商通过Triless架构与“一云多芯”技术的创新实践,构建了跨域异构算力协同的新范式,为破解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智算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传统云计算架构中存在的算力孤岛、开发门槛高、资源调度低效等问题,正制约着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某自主研发的智算平台通过“五位一体”体系创新,构建了覆盖硬件、软件、算法、工具、生态的全栈解决方案,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本文将从全栈自研视角,深度解析该平台在算力底座、框架支持、开发工具、调度系统及生态建设五大维度的技术突破。
  •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传统云计算架构中算力资源分散、网络与计算割裂的问题,导致跨域任务调度效率低下、资源利用率不足30%。某自主研发的算网一体服务通过“云网融合”技术重构,实现了算力与网络的深度协同,其技术实现路径涵盖基础设施重构、智能调度算法、安全防护体系三大维度,为AI工程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产化算力底座的构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适配,不仅是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某领先云服务商通过“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生态”四层协同创新,构建了覆盖全国产化算力的技术体系,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算力底座成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命题。作为分布式云操作系统的代表,TeleCloudOS通过全栈自研技术,在芯片适配、资源调度、存储优化、网络架构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自主可控体系。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核心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创新三个维度,解析TeleCloudOS如何通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实现国产化算力的全链路适配。
  • 在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政务服务正从“线上化”向“智能化”深度演进。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面临系统割裂、数据孤岛、服务响应滞后等痛点,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路径。作为政务数智转型的创新实践,翼政通一体机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深度融合,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跨域协同等场景中实现突破,为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场景化创新设计、技术架构突破、应用实效分析三个维度,解析翼政通一体机如何推动政务服务向“一网通办、一机多用、一屏智管”转型。
  • 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的背景下,教育云市场正经历从资源整合向智能服务的深度转型。作为中国教育公有云市场的领导者,某头部云服务商通过“算力网络+AI模型”双轮驱动战略,在西藏扎囊县、重庆巴蜀云校、清华大学等场景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普惠化与教学效能的指数级提升。其市场占有率突破16.38%的背后,是技术架构、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的三重突破。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金融行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核心领域,正经历着从“可用”到“好用”的技术跃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风险,金融机构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已从“分钟级恢复”提升至“秒级切换”。在此背景下,“两地三中心”架构凭借其高可用性与容灾能力,成为金融信创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本文将以某区域性银行实践为例,解析该架构如何通过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为金融业务筑牢安全底座。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公安机关正经历从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的深刻转型。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与网络安全挑战,信创适配与安全防护成为支撑智慧警务建设的两大核心要素。通过构建国产化技术生态与动态安全防御体系,公安机关得以在保障数据主权的前提下,实现警务效能的指数级跃升。
  •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企业上云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答题”。然而,不同行业在业务特性、数据安全、合规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一云架构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混合云方案通过“专属云+公有云”的协同架构,正在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其本质是通过技术适配与场景深耕,为行业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解决方案。
  • 在云计算技术深度渗透千行百业的背景下,云原生架构的普及带来了业务敏捷性与安全风险的双重挑战。传统安全方案因静态防御机制和边界固化问题,难以应对容器逃逸、API滥用、配置错误等云环境特有威胁。在此背景下,“红盾”体系通过将安全能力深度嵌入云原生技术栈,构建了覆盖开发、部署、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防护框架,为金融、医疗、政务等关键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安全实践范式。
  • 在数字经济与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创)已成为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的核心战略。信创生态的构建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产业链协同、标准统一与场景落地的系统性工程。本文以国产化软硬件协同适配为切入点,剖析信创生态共建的关键路径,揭示技术融合、生态协作与场景创新如何推动信创产业从“可用”向“好用”跨越。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政务云已成为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然而,政务数据的高敏感性(如公民身份信息、财政数据、公共安全记录等)与业务系统对敏捷性的需求(如实时响应、弹性扩展、多场景适配等)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如何在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同时,避免因过度防护导致业务僵化,成为政务云架构设计的核心挑战。本文从安全合规框架、技术实现路径、业务场景适配三个维度,探讨政务云安全架构如何实现“安全底线”与“业务效率”的动态平衡。
  •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产业数字化转型已从单一技术升级演变为系统性生态重构。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生态体系,正通过技术融合、场景渗透与生态协同,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本文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场景落地、生态协同机制三个维度,解析智能体生态如何破解产业数字化痛点,实现从“工具赋能”到“生态赋能”的跨越。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数据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传统安全防护体系在应对量子计算威胁、混合云环境动态性以及高级持续性攻击(APT)时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量子加密技术与零信任架构的深度融合,为高安全场景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实践价值三个维度,解析这一前沿技术组合如何重构安全边界。
  • 在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当下,智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底层基石,正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使命。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底座”,智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突破技术瓶颈,更需以全局视角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生态体系。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实践与未来演进三个维度,探讨在国云使命驱动下,智算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技术担当实现从“可用”到“可信”的跨越。
  • 在AI技术深度渗透各行业的当下,算力已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要素。然而,传统算力使用模式存在资源碎片化、成本高昂、技术复杂度高等痛点,导致中小企业与垂直领域应用长期面临“用算难”问题。息壤平台作为面向AI时代的算力普惠解决方案,通过资源池化、智能调度与全栈服务化等技术创新,重构了算力供给与消费的逻辑,为行业用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智能化算力体验。本文将从技术架构、服务模式与生态协同三个维度,解析息壤平台降低行业用算门槛的核心逻辑。
  • 在云计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深度与生态完整性已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到软件即服务(SaaS)的全栈自研能力,不仅体现了技术团队对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掌控,更构建了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本文将从技术自主性、产品协同性、安全可控性三个维度,解析全栈自研如何塑造云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底层逻辑。
  •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推动下,云计算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传统“中心化”云计算模式面临延迟高、带宽压力大、数据隐私保护难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云边端”协同架构应运而生,通过将计算能力从中心云向边缘侧与终端设备延伸,构建起分布式、智能化、低延迟的新型计算体系。这一架构不仅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动能。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创新、行业应用赋能、安全可信保障三个维度,解析“云边端”协同架构的核心价值。
  •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超越传统资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正如工业革命依赖电力、信息革命依赖网络,当前全球竞争的核心正转向算力。据权威测算,每投入1元算力建设,可拉动3-4元GDP增长;算力指数每提升1个点,GDP将增长1293亿元。这一数据揭示了算力与经济增长的强关联性,也印证了“算力即国力”的战略论断。 国家云服务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承担着整合资源、优化调度、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使命。其通过构建“中心-边缘-终端”协同的分布式计算体系,解决了传统集中式云计算的延迟、带宽和安全瓶颈,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底层支撑。
  • 在全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与“双碳”目标双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某云服务商通过构建“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打造了业界首个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技术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实践不仅重构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能源范式,更验证了“绿色能源-高效算力-数字经济”正向循环的可行性。
  • 在全球算力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数据中心能耗占全球总用电量2%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风冷技术PUE 1.5的物理极限,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的核心命题。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园区建成单集群万卡液冷智算中心,将液冷系统PUE值降至1.11,单集群年节电量达1.137亿度,相当于减少6.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制冷技术、供电架构、智能调度三大维度的系统性创新。
  • 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浪潮中,中国正以“东数西算”工程为骨架、以“双碳”目标为内核,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算力基础设施。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重塑了算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更通过技术革新与生态协同,为全球算力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式。其中,某运营商通过“三链十核”技术体系打造的万卡液冷智算中心,以PUE 1.11的极致能效、跨域算力调度能力与全链条碳管理实践,成为这一协同战略的标杆案例。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普遍高于1.5,而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液冷技术与国产化硬件的深度融合,正推动智算集群实现能效与低碳的双重突破。以某运营商上海临港国产万卡液冷集群为例,其通过“液冷散热+国产化架构”双路径创新,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
  • 在全球算力需求年均增长30%的背景下,中国智算中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效挑战。传统风冷数据中心PUE普遍高于1.5,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效率成为制约算力增长的瓶颈。某运营商通过构建“绿色供能链-高效供算链-智能调度链”的全链路绿色算力体系,成功将PUE降至1.11,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至50kW,为全球智算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范本。这一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实现了从能源供给到算力调度的全链条低碳化。
  •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级数据库面临高并发连接、存储空间膨胀、集群高可用性等核心挑战。某开源数据库项目通过XProxy、XStore、XRaft三大技术模块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连接并发超十万级、存储空间优化50%、大并发下性能波动小于5%的突破性成果。这一技术组合不仅解决了传统开源数据库的痛点,更通过内核级优化与生态化设计,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高性能、高稳定、易扩展的开源解决方案。
  •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数据迁移已成为关键战略环节。传统数据库升级常面临生态兼容性差、迁移成本高、业务中断风险大等痛点。某开源数据库项目OpenTeleDB通过深度兼容PostgreSQL生态,创新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帮助企业实现零代码修改、低风险、高效率的数据迁移。本文将结合金融、制造、政务等行业的实践案例,解析OpenTeleDB在数据迁移中的技术路径与生态价值。
  •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