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天翼云最新优惠活动,涵盖免费试用,产品折扣等,助您降本增效!
热门活动
  • 618智算钜惠季 爆款云主机2核4G限时秒杀,88元/年起!
  • 免费体验DeepSeek,上天翼云息壤 NEW 新老用户均可免费体验2500万Tokens,限时两周
  • 云上钜惠 HOT 爆款云主机全场特惠,更有万元锦鲤券等你来领!
  • 算力套餐 HOT 让算力触手可及
  • 天翼云脑AOne NEW 连接、保护、办公,All-in-One!
  • 中小企业应用上云专场 产品组合下单即享折上9折起,助力企业快速上云
  • 息壤高校钜惠活动 NEW 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赛,数款产品享受线上订购超值特惠
  • 天翼云电脑专场 HOT 移动办公新选择,爆款4核8G畅享1年3.5折起,快来抢购!
  • 天翼云奖励推广计划 加入成为云推官,推荐新用户注册下单得现金奖励
免费活动
  • 免费试用中心 HOT 多款云产品免费试用,快来开启云上之旅
  • 天翼云用户体验官 NEW 您的洞察,重塑科技边界

智算服务

打造统一的产品能力,实现算网调度、训练推理、技术架构、资源管理一体化智算服务
智算云(DeepSeek专区)
科研助手
  • 算力商城
  • 应用商城
  • 开发机
  • 并行计算
算力互联调度平台
  • 应用市场
  • 算力市场
  • 算力调度推荐
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
  • 模型广场
  • 体验中心
  • 服务接入
智算一体机
  • 智算一体机
大模型
  • DeepSeek-R1-昇腾版(671B)
  • DeepSeek-R1-英伟达版(671B)
  • DeepSeek-V3-昇腾版(671B)
  • DeepSeek-R1-Distill-Llama-70B
  • DeepSeek-R1-Distill-Qwen-32B
  • Qwen2-72B-Instruct
  • StableDiffusion-V2.1
  • TeleChat-12B

应用商城

天翼云精选行业优秀合作伙伴及千余款商品,提供一站式云上应用服务
进入甄选商城进入云市场创新解决方案
办公协同
  • WPS云文档
  • 安全邮箱
  • EMM手机管家
  • 智能商业平台
财务管理
  • 工资条
  • 税务风控云
企业应用
  • 翼信息化运维服务
  • 翼视频云归档解决方案
工业能源
  • 智慧工厂_生产流程管理解决方案
  • 智慧工地
建站工具
  • SSL证书
  • 新域名服务
网络工具
  • 翼云加速
灾备迁移
  • 云管家2.0
  • 翼备份
资源管理
  • 全栈混合云敏捷版(软件)
  • 全栈混合云敏捷版(一体机)
行业应用
  • 翼电子教室
  • 翼智慧显示一体化解决方案

合作伙伴

天翼云携手合作伙伴,共创云上生态,合作共赢
天翼云生态合作中心
  • 天翼云生态合作中心
天翼云渠道合作伙伴
  • 天翼云代理渠道合作伙伴
天翼云服务合作伙伴
  • 天翼云集成商交付能力认证
天翼云应用合作伙伴
  • 天翼云云市场合作伙伴
  • 天翼云甄选商城合作伙伴
天翼云技术合作伙伴
  • 天翼云OpenAPI中心
  • 天翼云EasyCoding平台
天翼云培训认证
  • 天翼云学堂
  • 天翼云市场商学院
天翼云合作计划
  • 云汇计划
天翼云东升计划
  • 适配中心
  • 东升计划
  • 适配互认证

开发者

开发者相关功能入口汇聚
技术社区
  • 专栏文章
  • 互动问答
  • 技术视频
资源与工具
  • OpenAPI中心
开放能力
  • EasyCoding敏捷开发平台
培训与认证
  • 天翼云学堂
  • 天翼云认证
魔乐社区
  • 魔乐社区

支持与服务

为您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全流程技术保障,助您轻松上云,安全无忧
文档与工具
  • 文档中心
  • 新手上云
  • 自助服务
  • OpenAPI中心
定价
  • 价格计算器
  • 定价策略
基础服务
  • 售前咨询
  • 在线支持
  • 在线支持
  • 工单服务
  • 建议与反馈
  • 用户体验官
  • 服务保障
  • 客户公告
  • 会员中心
增值服务
  • 红心服务
  • 首保服务
  • 客户支持计划
  • 专家技术服务
  • 备案管家

了解天翼云

天翼云秉承央企使命,致力于成为数字经济主力军,投身科技强国伟大事业,为用户提供安全、普惠云服务
品牌介绍
  • 关于天翼云
  • 智算云
  • 天翼云4.0
  • 新闻资讯
  • 天翼云APP
基础设施
  • 全球基础设施
  • 信任中心
最佳实践
  • 精选案例
  • 超级探访
  • 云杂志
  • 分析师和白皮书
  • 天翼云·创新直播间
市场活动
  • 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
  • 2024智算云生态大会
  • 2023云生态大会
  • 2022云生态大会
  • 天翼云中国行
天翼云
  • 活动
  • 智算服务
  • 产品
  • 解决方案
  • 应用商城
  • 合作伙伴
  • 开发者
  • 支持与服务
  • 了解天翼云
      • 文档
      • 控制中心
      • 备案
      • 管理中心
      文档中心

      弹性云主机

      弹性云主机

        • 产品动态
        • 新手指引
        • 操作导航
        • 新手入门:购买并登录Windows弹性云主机
        • 新手入门:购买并登录Linux弹性云主机
        • DeepSeek专题
        • DeepSeek专题导航
        • 图解DeepSeek与公有云深度融合
        • 从基础设施到智能中枢:DeepSeek如何重塑公有云服务价值链
        • 高性能GPU云主机助力DeepSeek深度应用
        • 天翼云SD-WAN与DeepSeek超强联动,开启云上高效互联新时代
        • 实践指南:DeepSeek驱动高效能云生态
        • GPU云主机/弹性云主机:零基础搭建DeepSeek云端环境指南
        • 在天翼云使用Ollama运行DeepSeek的最佳实践-7B等版本
        • 基于OpenWebUI+Ollama+DeepSeek实现大模型私有知识库零代码构建的最佳实践
        • 基于DeepSeek和Chroma构建个性化知识库的最佳实践
        • 基于LLaMA-Factory微调DeepSeek-R1-Distill-Qwen-7B最佳实践
        • 基于Open WebUI实现DeepSeek API调用及外部大模型API接入最佳实践
        • AnythingLLM 协同 Ollama 启用 DeepSeek 大模型最佳实践
        • CherryStudio 协同 Ollama 启用 DeepSeek 大模型
        • 天翼云CPU实例部署DeepSeek-R1模型最佳实践
        • GPU物理机:物理机搭建DeepSeek指南
        • SD-WAN跨境:SD-WAN助力DeepSeek模型定向加速
        • 智算容器:云容器引擎与DeepSeek融合实践
        • 函数计算:天翼云函数计算与DeepSeek大模型
        • Q&A:典型问题解析与策略应对
        • 产品概述
        • 产品定义
        • 术语解释
        • 产品优势
        • 弹性云主机选型
        • 产品应用场景
        • 功能特性
        • 产品使用须知
        • 产品使用限制
        • 云主机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关系
        • 产品规格
        • 规格说明
        • 规格族
        • 通用云主机
        • 概述
        • 通用型
        • 计算型
        • 内存型
        • 增强型
        • 本地盘云主机
        • GPU云主机
        • 国产云主机
        • 鲲鹏系列
        • 海光系列
        • 飞腾系列
        • 经济型云主机
        • 镜像
        • 镜像类型
        • Cloud-init
        • 网络
        • 云硬盘
        • 地域和可用区
        • 购买指南
        • 计费说明
        • 计费项及其计费方式
        • 价格与折扣
        • 计费模式
        • 按量计费模式
        • 包年包月计费模式
        • 变更配置
        • 变更配置概述
        • 支持变配的实例规格
        • 云主机冷变配规则说明
        • 云主机热变配规则说明
        • 续费说明
        • 规则说明
        • 手动续订
        • 自动续订
        • 退费说明
        • 规则说明
        • 退费流程
        • 包周期按量互转
        • 成本优化
        • 计费FAQ
        • 快速入门
        • 注册账号
        • 创建弹性云主机
        • 登录Linux弹性云主机
        • 登录Windows弹性云主机
        • 初始化数据盘
        • 入门实践
        • 修订记录
        • 用户指南
        • 云主机实例
        • 实例生命周期
        • 查看实例
        • 查看实例状态
        • 查看实例详情
        • 导出实例信息
        • 搜索实例
        • 登录实例
        • 登录Windows弹性云主机实例
        • Windows弹性云主机登录方式概述
        • Windows弹性云主机控制中心远程登录(VNC方式)
        • 远程桌面连接(MSTSC方式)
        • 在Linux主机上登录Windows云主机
        • 在移动设备上登录Windows云主机
        • Mac OS系统登录Windows云主机
        • 登录Linux弹性云主机实例
        • Linux弹性云主机登录方式概述
        • Linux弹性云主机远程登录(VNC方式)
        • SSH密钥方式登录
        • SSH密码方式登录
        • 在移动设备上登录Linux云主机
        • Mac OS系统登录Linux云主机
        • 管理远程登录用户
        • 管理实例属性
        • 修改实例名称
        • 修改主机名称(hostname)
        • 批量设置有序的实例名称或主机名称
        • 修改实例描述
        • 更改实例时区
        • 开启和关闭实例保护功能
        • 配置主机名与IP地址的映射
        • 实例自定义数据注入
        • 实例自定义元数据
        • 管理实例状态
        • 开机实例
        • 关机实例
        • 重启实例
        • 重装操作系统
        • 变更规格
        • 创建相同配置实例
        • 克隆实例
        • 管理云主机组
        • 安装驱动和工具包(可选)
        • NVIDIA驱动安装指引
        • 创建配备GPU驱动的GPU云主机(Linux)
        • 安装GRID驱动
        • 卸载GRID驱动
        • 安装Tesla驱动
        • 卸载Tesla驱动
        • 使用可信云主机
        • 云主机启动模版
        • 创建云主机启动模版
        • 查看云主机启动模版
        • 修改云主机启动模版
        • 使用云主机启动模版创建云主机
        • 删除云主机启动模版
        • 云主机镜像
        • 镜像概述
        • 通过镜像创建云主机
        • 通过云主机创建Windows私有镜像
        • 通过云主机创建Linux私有镜像
        • 镜像更多操作
        • 云硬盘
        • 云硬盘概述
        • 创建云硬盘
        • 挂载数据盘
        • 卸载数据盘
        • 扩容云硬盘
        • 加密云硬盘
        • 云硬盘加密概述
        • 管理加密云硬盘
        • 随主机释放设置
        • 弹性IP
        • 弹性IP概述
        • 绑定弹性IP
        • 解绑弹性IP
        • 更换弹性IP
        • 修改弹性IP带宽
        • 使用SNAT访问公网
        • 密码和密钥对
        • 密码
        • 密码使用场景介绍
        • 在控制台重置密码
        • 密钥对
        • 密钥对使用场景介绍
        • 在控制台创建密钥对
        • 导入密钥对
        • 为云主机绑定/更换密钥对
        • 为云主机解绑密钥对
        • 网卡
        • 弹性网卡概述
        • 创建弹性网卡
        • 管理弹性网卡
        • 修改弹性网卡基本信息、分配IPv6、辅助私网IP
        • 如何修改内网IP、切换VPC
        • 开启网卡多队列功能
        • 虚拟IP概述
        • IPv6带宽
        • 云主机备份
        • 备份弹性云主机
        • 文件系统
        • 一键挂载文件系统
        • 监控
        • 监控弹性云主机
        • 监控Agent概览
        • 监控Agent版本说明
        • 安装监控Agent
        • 云主机支持的操作系统监控指标(安装监控Agent)
        • 设置告警规则
        • 查看监控指标
        • 安全
        • 提升云主机安全的方法
        • 服务的访问控制
        • 安全组
        • 安全组概述
        • 安全组配置示例
        • 配置安全组规则
        • 修改安全组规则
        • 更改安全组
        • 数据保护技术
        • Hypervisor安全
        • 用户加密
        • 故障恢复
        • 重点操作短信二次验证
        • 验证规则
        • 开启重点操作短信验证
        • 关闭重点操作短信验证
        • 云服务器CTIAM
        • 统一身份认证IAM介绍
        • 通过IAM用户控制资源访问
        • 云审计
        • 迁移
        • 迁移云主机实例
        • 迁移本地盘云主机数据
        • 运维
        • 云助手
        • 云助手产品介绍
        • 安装云助手客户端
        • 购买指南
        • 创建命令
        • 免登录执行命令
        • 查看命令执行结果
        • 查看和执行公共命令
        • 上传文件
        • 查看文件上传结果
        • 资源与标签
        • 标签管理
        • 标签概述
        • 标签设计原则及示例
        • 绑定标签
        • 使用标签筛选资源
        • 解绑标签
        • 云主机服务委托
        • 配额调整
        • 云主机快照
        • 云主机快照管理
        • 云主机快照策略
        • 常见问题
        • 高频常见问题
        • 地域与可用区类
        • 如何选择地域?
        • 地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 已购买的弹性云主机,是否支持更换地域?
        • 什么是可用区,怎样选择可用区?
        • 可用区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否需要收费?
        • 是否可以将应用的不同组件分散部署到不同的地域?
        • 是否提供应用灾备的相关服务?
        • 是否可以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实施应用灾备?
        • 如何获取弹性云主机的物理机房位置?
        • 购买与退订冻结相关问题
        • 弹性云主机提供哪些计费方式,区别是什么?
        • 同一台云主机是否同时支持两种计费方式?
        • 是否支持更改已有云主机的计费方式?
        • 账户里面有余额,为什么无法创建按量付费云主机?
        • 弹性云主机关机后还会继续计费吗?
        • 一个账户最多可以创建多少按量付费的云主机?
        • 如何选择适合业务的云主机实例?
        • 购买实例时,资源已经售罄怎么办?
        • 什么是ARM CPU架构与X86 CPU架构?
        • 控制台无法看到云主机,如何处理?
        • 如何处理支付订单后云主机开通失败?
        • 申请开通弹性云主机需要多久?
        • 什么情况下弹性云主机会被冻结,冻结后怎么办?
        • 如何退订弹性云主机?
        • 已到期资源如果续订,续订周期如何计算?
        • 是否支持账户余额变动提醒?
        • 弹性云主机怎样停止计费?
        • 创建与删除
        • 创建类
        • 删除类
        • 登录与连接
        • VNC登录类
        • VNC方式登录后,播放音频文件没有声音怎么办?
        • 如何修改Windows弹性云主机的分辨率
        • 怎样修改远程登录的端口?
        • 修改Linux弹性云主机的默认SSH端口后,使用新端口无法登录?
        • 使用 VNC远程登录,想要复制本地字符发送到虚机中,发现一次性无法达到描述的3000个字符
        • VNC方式登录弹性云主机后,较长时间不操作,界面无响应怎么办
        • 控制台登录类
        • VNC方式登录弹性云主机时,登录界面显示乱码怎么办?
        • 通过控制台登录弹性云主机时提示1006或1000怎么办?
        • VNC方式登录弹性云主机时,系统黑屏输入无反应?
        • VNC方式登录弹性云主机后,查看数据失败,VNC无法正常使用?
        • 登录前准备类
        • 使用创建时的用户名和密码无法SSH方式登录云主机
        • 远程登录时需要输入的帐号和密码是什么
        • 弹性云主机登录前准备工作有哪些
        • 远程登录忘记密码怎么办
        • 远程连接类
        • MSTSC方式登录Windows 2012的弹性云主机,登录失败怎么办?
        • Windows 2012系统卸载某些软件后无法进入系统桌面怎么办?
        • 远程登录弹性云主机时,对浏览器版本的要求?
        • 使用私有镜像创建Windows弹性云主机时设置的密码不生效怎么办?
        • 弹性云主机实例出现了异地登录怎么办
        • 无法远程登录Windows云主机怎么办
        • 无法远程登录Linux云主机怎么办
        • 使用故障类
        • 弹性云主机使用时有什么限制
        • 宿主机故障时,弹性云主机是否能自动恢复
        • 如何处理管理控制台异常提示信息
        • 如何修改弹性云主机(Windows)的SID
        • Windows弹性云主机没有声音
        • 弹性云主机配置的邮件无法正常发送
        • 使用free -m命令查询弹性云主机内存大小与实际配置不符
        • linux虚机内关键文件路径
        • 鲲鹏、海光、飞腾系列云主机挂载云硬盘和弹性网卡异常
        • 规格变更类
        • 弹性云主机怎样变更规格
        • 国产化云主机变配有什么限制
        • 主机升配后CPU的ID是否会变化
        • Windows弹性云主机变更规格后磁盘脱机怎么办?
        • Linux弹性云主机变更规格后磁盘脱机怎么办?
        • 弹性云主机变配操作无法成功提交
        • 操作系统管理
        • 图形化系统安装类
        • 云主机是否有图形界面
        • CentOS 7系列弹性云主机如何安装图形化界面
        • CentOS 8系列弹性云主机如何安装图形化界面
        • Ubuntu系列弹性云主机如何安装图形化界面
        • Debian系列弹性云主机安装图形化界面流程
        • 操作系统故障类
        • 针对Intel处理器芯片存在的Meltdown和Spectre安全漏洞,应该如何规避?
        • 如何开启CentOS操作系统的SELinux功能?
        • 怎样查看GPU加速型云主机的GPU使用率?
        • Linux弹性云主机如何升级内核?
        • 用户自持镜像导致的弹性云主机操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是什么原因?
        • 文件系统损坏,Linux弹性云主机启动失败
        • 文件系统checkfs使用 fsck 工具检查并修复文件系统
        • 重装操作系统
        • 重装弹性云主机时是否可以选择其他操作系统
        • 重装操作系统需要多长时间?
        • 用户能否自己安装或者升级操作系统
        • 重装/切换操作系统/变更规格对磁盘数据有影响吗
        • 文件上传/数据传输
        • 使用FTP上传文件时写入失败、文件传输失败
        • WinSCP无法连接到Linux云主机
        • Windows云主机搭建了FTP,通过公网无法访问
        • 使用FTP上传文件时客户端连接服务端超时
        • 本地Windows主机通过MSTSC上传文件到Windows云主机
        • 本地Windows主机使用对象存储上传文件到Windows云主机
        • 本地Windows主机使用WinSCP上传文件到Linux云主机
        • 本地MacOS系统主机上传文件到Windows云主机
        • 本地Linux主机使用SCP上传文件到Linux云主机
        • 本地Linux主机使用SFTP上传文件到Linux云主机
        • 本地Windows主机使用FTP上传文件到Windows/Linux云主机
        • 本地Linux主机使用FTP上传文件到Linux云主机
        • 怎样在本地主机和Windows云主机之间互传数据?
        • 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夹因权限访问出错怎么办?
        • 迁移云服务器
        • 弹性云主机可以迁移到其他地域/帐号吗?
        • 镜像源管理
        • 内网yum源及NTP配置
        • 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镜像怎么选
        • 常见docker源配置指导
        • 磁盘管理类
        • 磁盘分区与虚拟内存类
        • 磁盘扩容类
        • 卸载云硬盘操作指南及故障排除
        • 其它
        • 密码与密钥对类
        • 密码
        • 云主机默认密码是多少?
        • 忘记天翼云账号密码怎么办?
        • 如何在控制台重置弹性云主机密码?
        • 如何在操作系统内部修改云主机密码?
        • 用户创建弹性云主机成功后远程登录提示密码错误?
        • 一键重置密码后无法使用新密码登录弹性云主机
        • 用户未修改密码,正常使用弹性云主机一段时间后无法登录
        • 如何关闭Selinux?
        • 密钥对
        • 如何创建密钥对?
        • 如何使用密钥对?
        • 密钥对无法下载
        • 无法导入密钥对
        • 怎样查询弹性云主机使用的密钥对是哪个?
        • 已开云主机是否还支持使用密钥对?
        • 如何在云主机上使用安装USB类型的Ukey秘钥?
        • 弹性云主机中使用cloudbase-init是什么?
        • Python升级导致Cloud-init不工作
        • 使用密钥文件无法正常登录Linux弹性云主机
        • 通过puttygen.exe工具创建的密钥对,导入管理控制台失败
        • 网络配置类
        • 弹性IP类
        • DNS与NTP配置类
        • 配置DNS
        • 怎样配置弹性云主机的DNS和NTP信息?
        • 网卡类
        • 弹性云主机添加网卡后是否会自动启动?
        • 怎样修改云主机的VPC网段、子网的网段?
        • 路由类
        • iptables如何配置、建议配置规则指导
        • 访问网站或应用故障类
        • 其它类
        • 云主机mac是否为固定的?
        • DHCP无法正常获取内网IP?
        • 如何查看、修改Linux弹性云主机的内核参数?
        • 端口映射配置
        • 如何查看云主机的mac地址?
        • 不同帐号下弹性云主机内网是否可以互通?
        • 我购买的云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
        • 云主机网络优化方案
        • 如何排查带宽超过限制
        • 安全类
        • 怎么设置云主机密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云主机安全
        • 安全组和安全规则配额是多少
        • 安全组加规则报错:参数错误,请检查你的参数
        • 如何关闭重点操作短信验证
        • 弹性云主机上是否可以搭建数据库
        • 如何保护弹性云主机安全
        • 如何防止实例被暴力破解
        • 云主机卡顿
        • Windows云主机卡顿
        • Linux云主机卡顿
        • 数据库应用
        • 弹性云主机是否支持Oracle数据库?
        • 云主机快照常见问题
        • 监控类
        • 云主机无监控数据如何处理
        • 如何重启监控Agent
        • 监控Agent自动退出如何处理
        • 产品咨询类
        • 怎样注册天翼云
        • 弹性云主机可以做什么
        • 私有数据是否支持物理邮寄
        • 升级CPU、内存、带宽时是否需要关机
        • Linux虚机product_uuid参数是否可以修改
        • 香港节点的云主机是否可以实现与国内云主机互通
        • 云主机windows 2019操作系统对应普通电脑哪个操作系统
        • 其它类
        • 云助手常见问题
        • 故障修复
        • 高频故障案例
        • Linux操作系统执行passwd命令重置密码失败提示:Authentication token manipulation error
        • 云主机错误状态及解决方案
        • 如何解决云平台创建云主机状态错误
        • 云主机端口不通怎样排查?
        • 云主机网络延迟和丢包,如何定位
        • 弹性云主机启动缓慢
        • ping不通或丢包时如何进行链路测试?
        • 云主机带宽占用高怎么办
        • Linux系统云主机如何自查病毒及中病毒后处理建议
        • Windows系统云主机如何自查病毒及中病毒后处理建议
        • 操作系统类(Windows)
        • 云主机时间与标准时间不一致
        • Windows弹性云主机蓝屏如何处理
        • Windows弹性云主机配置双网卡外网访问
        • Windows无法正常启动时怎样恢复数据?
        • 如何查看Windows云主机的登录日志?
        • CentOS设置系统时区
        • 启动Tomcat时报错,提示80端口被占用怎么办?
        • windows操作系统下卸载云硬盘操作指南及故障排除
        • 怎样实现Windows云主机文件共享?
        • 输入法无法使用怎么办?
        • 怎样设置Windows弹性云主机首选语言
        • Windows云主机配置文件共享和网络磁盘映射方法
        • Windows云主机如何保持会话连接长时间不断开?
        • Windows弹性云主机不能复制粘贴内容?
        • 云主机错误状态处理方式
        • 弹性云主机配置的邮件无法正常发送
        • 如何解决云平台创建云主机状态错误
        • 云主机错误状态及解决方案
        • 操作系统类(Linux)
        • 弹性云主机新内核启动失败如何设置使用第二内核启动
        • 为什么操作系统实际版本和购买时的镜像版本不一致?
        • 怎样配置Linux分析工具:atop和kdump
        • Ubuntu操作系统如何设置默认启动内核
        • Linux操作系统云主机安装Docker支持的操作系统版本
        • 弹性云主机IP地址丢失处理方法
        • 内核参数kernel.unknown_nmi_panic配置错误导致Linux弹性云主机异常重启
        • pip安装软件时出现错误:command ´gcc´ failed with exit status 1
        • CentOS云主机根目录设置成777权限后如何恢复?
        • Linux弹性云主机执行命令或启动服务时出现错误:Cannot allocate memory
        • 无法编辑fstab文件怎么办
        • 非root用户切root用户时,连接超时怎么办?
        • 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重启后不生效怎么办?
        • Web访问超时且系统日志打印:nf_conntrack: table full, dropping packet
        • 使用taskset命令让进程运行在指定CPU上
        • emergency mode(紧急模式)问题处理方法
        • 弹性云主机中/etc/rc.local开机启动脚本不生效怎么办?
        • 网络配置
        • resolv文件被重置怎么办?
        • Linux系统重启后/etc/hosts自动添加主机名解析
        • CentOS 7重启后dhclient未运行,导致无法获取IP
        • Linux系统使用多网卡时网卡名称出现漂移
        • 同一子网的两块网卡均绑定弹性公网IP
        • 远程连接报错
        • 远程连接云主机出现蓝屏
        • 远程连接Windows云主机报错:出现身份验证错误,要求的函数不受支持
        • 天翼云Windows云主机远程连接时出现报错: 此计算机无法连接到远程计算机
        • 远程连接Windows云主机报错:没有远程登录的权限
        • 登录Windows云主机提示“内部错误”怎么办?
        • 远程连接Windows云主机报错:无法验证此远程计算机的身份
        • Windows云主机远程连接时出现报错:RDP连接断开,出现内部错误
        • Windows云主机远程连接时出现报错:您的连接已丢失
        • Windows云主机报错:您的凭据无法工作
        • 磁盘空间管理
        • Linux操作系统云主机中buffer和cache占用内存怎么办?
        • Linux文件系统提示:Read-only file system
        • Linux操作系统云主机磁盘分区提示空间不足怎么办?
        • 文件已经删除,但空间未释放怎么办?
        • Inode节点耗尽导致无法创建新文件问题处理
        • Linux如何创建swap分区/swap文件
        • GPU驱动故障
        • GPU驱动异常怎么办?
        • GPU实例启动异常,查看系统日志发现NVIDIA驱动空指针访问怎么办?
        • GPU设备显示异常
        • T4 GPU设备显示异常
        • G系列弹性云主机GPU驱动故障
        • GPU驱动不可用
        • SSH连接
        • 怎样长时间保持SSH会话连接不断开?
        • /etc/passwd文件损坏导致云主机登录失败怎么办?
        • 怎样设置允许或禁止用户/IP通过SSH连接云主机?
        • Linux启动sshd服务出现/var/empty/sshd无法访问的解决方案
        • CentOS 7修改SSH默认端口后无法连接怎么办?
        • 开启UseDNS导致SSH连接缓慢怎么办?
        • 怎样禁用SSH密码方式连接云主机?
        • 多用户登录
        • 配置多用户登录后,普通用户登录闪屏怎么办?
        • Windows云主机如何配置多用户登录?(Windows 2008)
        • 多用户登录Windows主机时无法打开浏览器
        • Windows云主机如何配置多用户登录?(Windows 2012)
        • 密码与密钥对
        • Linux 云主机怎样切换密钥登录为密码登录?
        • Linux云主机如何进入单用户模式重置root密码
        • 密钥对方式购买的弹性云主机,使用私钥文件获取登录密码失败
        • 使用密钥文件无法正常登录 Linux 弹性云主机
        • 如何更换密钥对
        • Linux云主机重置密码
        • 无法导入密钥对
        • 安装IIS服务
        • 怎样做网页定向?
        • IIS服务修改已绑定的网站域名
        • Windows云主机上安装IIS服务
        • 最佳实践
        • 创建云主机最佳实践
        • 为Windows Server添加AD、DHCP、DNS、IIS服务
        • 基于Tomcat构建Java web环境(CentOS 7.4)
        • 基于弹性云主机部署 WordPress 的安全防护
        • 典型网站类场景
        • 镜像部署Windows环境
        • 麒麟系统云主机配置图形化界面
        • 下载并安装SQL Server
        • 线下OpenStack环境导入公有云环境
        • Mysql数据库自建,使用,问题排查最佳实践
        • 弹性云主机配置
        • 创建双栈云主机
        • 弹性云主机之间迁移最佳实践
        • Linux服务器SSH登录的安全加固
        • 使用VNC Viewer连接Linux云主机
        • Linux系统进入单用户模式
        • 修改云主机默认远程端口
        • 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首选语言
        • ECS安全组实践(入方向规则)
        • 针对云主机的最佳实践
        • 搭建微信公众号后台
        • 网络性能测试的最佳实践
        • 网站性能测试的最佳实践
        • 网站搭建指导
        • 手动部署Java Web
        • 基于天翼云ECS搭建Oracle RAC集群
        • 手动搭建LNMP环境
        • 搭建FTP
        • 快速构建FTP站点(Windows)
        • 快速构建FTP站点(Linux)
        • 手工部署RabbitMQ(CentOS 7.4)
        • 在天翼云上配置NTP服务器
        • 跨账号同区域迁移云主机
        • 手工搭建Ghost博客(Ubuntu 20.04)
        • 手工安装宝塔面板(CentOS7.2)
        • 快速部署SD-WAN vCPE最佳实践
        • 通过配置监控Agent实现指定进程监控
        • 部署Palworld幻兽帕鲁服务器最佳实践
        • 部署Palworld幻兽帕鲁服务器最佳实践(Ubuntu)
        • 部署Palworld幻兽帕鲁服务器最佳实践(Windows)
        • Palworld幻兽帕鲁世界参数修改最佳实践(Ubuntu)
        • Palworld幻兽帕鲁世界参数修改最佳实践(Windows)
        • Palworld幻兽帕鲁更新游戏最佳实践
        • 已有天翼云Ubuntu云主机,搭建幻兽帕鲁服务器
        • 已有天翼云Windows云主机,搭建幻兽帕鲁服务器
        • 大模型学习机最佳实践
        • 一键部署与登录Llama 3/Llama 2大模型学习机
        • 部署与登录Llama 3/Llama 2大模型学习机
        • 已有天翼云云主机,部署与登录Llama 3/Llama 2大模型学习机
        • 修改大模型学习机登录密码
        • 大模型学习机服务启停最佳实践
        • 大模型学习机图像生成最佳实践
        • 大模型学习机文本生成最佳实践
        • 大模型学习机文本生成模型微调最佳实践
        • 使用大模型学习机微调自己的文本生成模型
        • 使用大模型学习机微调自己的图像生成模型
        • AIGC实践
        • 在天翼云使用Ollama运行DeepSeek的最佳实践-7B等版本
        • 在天翼云使用vLLM运行DeepSeek的最佳实践-32B等版本
        • 基于DeepSeek和Chroma构建个性化知识库的最佳实践
        • 基于OpenWebUI+Ollama+DeepSeek实现大模型私有知识库零代码构建的最佳实践
        • 基于LLaMA-Factory微调DeepSeek-R1-Distill-Qwen-7B最佳实践
        • 基于CPU的AI推理加速技术在天翼云EMR云主机上的应用
        • 基于Open WebUI实现DeepSeek API调用及外部大模型API接入最佳实践
        • AnythingLLM 协同 Ollama 启用 DeepSeek 大模型最佳实践
        • CherryStudio 协同 Ollama 启用 DeepSeek 大模型
        • 天翼云CPU实例部署DeepSeek-R1模型最佳实践
        • Open WebUI 快速入门
        • 天翼云 GPU 云主机构建高性能 Deepseek 集群最佳实践-32B等版本
        • 使用云主机启动模版快速部署DeepSeek的最佳实践
        • 弹性伸缩搭配GPU云主机水平扩展最佳实践
        • 基于Anything LLM实现云主机外挂Embedding模型、向量数据库的最佳实践指南
        • Open WebUI及vLLM版本升级最佳实践
        • API参考
        • 调用前必知
        • 概述
        • 终端节点
        • 请求状态码
        • 状态枚举值
        • API概览
        • 如何调用API
        • 认证鉴权
        • 构造请求
        • Python调用示例
        • API
        • 2022-09-09
        • 新版
        • 云主机生命周期管理
        • 删除云主机及释放关联资源
        • 全部操作云主机
        • 创建相同配置的云主机
        • 批量释放云主机
        • 克隆云主机
        • 创建一台按量付费或包年包月的云主机
        • 批量创建按量付费或包年包月云主机
        • 续订一台包周期的云主机
        • 释放云主机
        • 云主机添加共享网卡
        • 节省关机一台云主机
        • 节省关机多台云主机
        • 开启一台云主机
        • 关闭一台云主机
        • 销毁一台包周期已退订云主机
        • 重启一台云主机
        • 重装一台云主机
        • 开启多台云主机
        • 关闭多台云主机
        • 重启多台云主机
        • 重装多台云主机
        • 云主机查询
        • 查询云主机支持的冷变配规格信息
        • 根据masterOrderID查询云主机ID
        • 查询一个异步任务的结果
        • 查询用户云主机统计信息
        • 查询云主机支持的热变配规格信息
        • 查询云主机的云硬盘列表
        • 查询用户云硬盘统计信息
        • 查询GPU云主机驱动版本
        • 查询云主机的WEB管理终端地址
        • 查询云主机的固定IP
        • 获取多台云主机的状态信息
        • 查询云主机列表
        • 查询一台或多台云主机详细信息
        • 查询一台云主机详细信息
        • 查询多个异步任务的结果
        • 查询一台云主机的自定义数据
        • 查询指定规格族下的云主机信息
        • 查询云主机规格族列表
        • 查询一个或多个云主机规格资源
        • 云主机修改信息
        • 编辑云主机标签
        • 批量绑定解绑云主机标签
        • 云主机热变配
        • 更新云主机的部分信息
        • 更新多台云主机的部分信息
        • 更新云主机密码
        • 更新云主机实例删除保护信息
        • 更新多台云主机的密码
        • 云主机修改带宽或规格
        • 云主机修改规格
        • 云主机修改带宽
        • 云主机委托管理
        • 云主机清除委托
        • 云主机绑定委托
        • 云主机组管理
        • 删除云主机组
        • 更新云主机组信息
        • 云主机组批量移除云主机
        • 云主机加入主机组校验
        • 云主机组中删除单台云主机
        • 云主机组中添加单台云主机
        • 创建云主机组
        • 查询云主机组内的云主机
        • 查询云主机所在云主机组
        • 查询云主机组列表或者详情
        • 快照管理
        • 快照任务管理
        • 查询云主机快照任务列表
        • 批量删除云主机快照
        • 快照策略管理
        • 修改云主机快照策略
        • 停用云主机快照策略
        • 创建云主机快照策略
        • 启用云主机快照策略
        • 快照策略绑定云主机
        • 快照策略解绑云主机
        • 查询云主机快照任务列表
        • 查询云主机快照策略列表
        • 查询云主机快照策略详情
        • 查询快照策略绑定云主机列表
        • 立即执行云主机快照策略
        • 删除云主机快照策略
        • 快照创建一台云主机
        • 云主机快照个数统计
        • 查询云主机快照详情
        • 云主机快照状态
        • 查询云主机快照列表
        • 删除云主机快照
        • 批量更新云主机快照信息
        • 更新云主机快照信息
        • 创建云主机快照
        • 恢复云主机快照
        • 密钥对管理
        • 绑定SSH密钥对到Linux云主机
        • 查询一个或多个密钥对
        • 创建一对SSH密钥对
        • 导入RSA密钥对
        • 删除SSH密钥对
        • 为云主机解绑SSH密钥对
        • 元数据管理
        • 批量删除云主机元数据
        • 云主机元数据创建
        • 云主机元数据查询
        • 云主机元数据更新
        • 云主机元数据删除
        • 文件系统
        • 查询文件系统关联虚机列表
        • 查询虚机绑定文件系统列表
        • 云主机挂载文件系统
        • 云主机卸载文件系统
        • 云主机备份管理
        • 云主机备份任务管理
        • 查询云主机备份任务列表
        • 云主机备份周期管理
        • 云主机备份统计
        • 备份创建一台云主机
        • 查询云主机备份状态
        • 查询云主机备份详情
        • 查询云主机备份列表
        • 删除云主机备份
        • 恢复云主机备份
        • 查看云主机备份空间占用大小
        • 云主机备份查询虚机磁盘大小
        • 云主机备份查询虚机
        • 创建云主机备份
        • 批量更新云主机备份信息
        • 更新云主机备份信息
        • 云主机备份策略管理
        • 创建云主机备份策略
        • 删除云主机备份策略
        • 修改启用停用云主机备份策略
        • 云主机立即备份
        • 备份策略绑定云主机
        • 备份策略解绑云主机
        • 云主机备份策略绑定存储库
        • 云主机备份策略解绑存储库
        • 查询云主机备份策略列表
        • 查询云主机备份策略绑定云主机信息
        • 云主机备份存储库管理
        • 退订云主机备份存储库
        • 续订云主机备份存储库
        • 查询云主机备份存储库
        • 创建云主机备份存储库
        • 扩容云主机备份存储库
        • 轻量型云主机
        • 轻量型云主机退订数据盘
        • 重装一台轻量型云主机
        • 轻量型云主机新建云硬盘
        • 创建轻量型云主机
        • 查询轻量型云主机列表
        • 查询轻量型主机详细信息
        • 续订一台包周期的轻量型云主机
        • 释放轻量型云主机
        • 查询一台轻量型云主机的Web管理终端地址
        • 开启一台轻量型云主机
        • 关闭一台轻量型云主机
        • 重启一台轻量型云主机
        • 更新一台轻量型云主机密码
        • 轻量型云主机规格套餐升级
        • 查询轻量型云主机的规格套餐资源
        • 公共接口
        • 查询虚机(云主机)规格
        • 资源池查询
        • 资源池产品可售状态查询
        • 查询账户资源池中可用区信息
        • 资源池列表查询
        • 资源池产品信息查询
        • 资源池可用区查询
        • 资源池概况信息查询
        • 用户已有资源查询
        • 用户配额查询
        • 根据订单号查询uuid
        • 新订单询价
        • 资源uuid续订询价
        • 资源uuid升级询价
        • 通用任务状态查询
        • 订单询价
        • 订单续订询价
        • 订单升级询价
        • 网络管理
        • 弹性网卡
        • 查询网卡列表
        • 查询网卡信息
        • 删除弹性公网IP
        • 创建弹性网卡
        • 删除弹性网卡
        • 修改网卡属性
        • 创建弹性公网IP
        • 网卡关联辅助私网IPs
        • 网卡解绑辅助私网IPs
        • 网卡关联多个IPv6地址
        • 网卡解绑多个IPv6地址
        • 网卡绑定云主机
        • 网卡解绑云主机
        • 安全组管理
        • 创建安全组
        • 查询用户安全组列表
        • 删除安全组
        • 创建安全组入向规则
        • 创建安全组出向规则
        • 修改安全组入方向规则
        • 修改安全组出方向规则
        • 删除安全组入方向规则
        • 删除安全组出方向规则
        • 绑定安全组
        • 解绑安全组
        • 查询用户安全组详情
        • 云主机监控
        • 查询云主机的CPU实时监控数据
        • 查询云主机的内存实时监控数据
        • 查询云主机的磁盘实时监控数据
        • 查询云主机的网卡实时监控数据
        • 查询指定时间段内的CPU监控数据
        • 查询指定时间段内的内存监控数据
        • 查询指定时间段内的磁盘监控数据
        • 查询指定时间段内的网卡监控数据
        • 云硬盘管理
        • 创建一块按量付费或包年包月云硬盘
        • 修改云硬盘属性
        • 云主机卸载云硬盘
        • 扩容云硬盘
        • 云主机挂载云硬盘
        • 释放一块包周期或按需付费的云硬盘
        • 云硬盘信息查询
        • 云助手
        • 云助手执行命令
        • 查询文件上传结果
        • 创建命令
        • 修改命令
        • 删除命令
        • 触发命令
        • 查询命令列表
        • 查询实例是否安装了云助手agent
        • 查询命令详情
        • 上传文件
        • 云助手查询结果
        • 文档下载
        • 文档下载
        • 视频专区
        • 相关协议
        • 弹性云主机产品服务协议
        • 弹性云主机服务等级协议
        • 弹性云主机产品个人信息保护声明
        • 关于禁止使用天翼云服务从事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声明
          无相关产品

          本页目录

          帮助中心弹性云主机最佳实践网络性能测试的最佳实践
          网络性能测试的最佳实践
          更新时间 2025-06-10 15:30:14
          • 新浪微博
          • 微信
            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最近更新时间: 2025-06-10 15:30:14
          分享文章
          • 新浪微博
          • 微信
            扫码分享
          • 复制链接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iperf3 工具,测试弹性云主机间网络性能。

          iperf可用于测试两个计算机之间的网络带宽和延迟。它是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了用于Windows、Linux和其他操作系统的版本。通过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运行iPerf服务器和客户端,您可以测量它们之间的网络性能。iPerf客户端发送数据流到服务器,并且服务器测量接收到的数据量和速度,支持在TCP和UDP协议上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iperf3 工具,测试弹性云主机间网络性能。内容主要包括“测试前准备”、“TCP 带宽测试”、“UDP PPS 测试”。

          安装使用

          [root@ss-daliu1 ~]# sudo yum install iperf3
          
          [root@ss-daliu2 ~]# sudo yum install iperf3
          

          参数说明

          iperf常用参数中文说明:
          (1)-s,–server:iperf服务器模式,默认启动的监听端口为5201,eg:iperf -s
          (2)-c,–client host:iperf客户端模式,host是server端地址,eg:iperf -c 222.35.11.23
          (3)-i,–interval:指定每次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eg:iperf3 -c 192.168.12.168 -i 2
          (4)-p,–port:指定服务器端监听的端口或客户端所连接的端口,默认是5001端口。
          (5)-u,–udp:表示采用UDP协议发送报文,不带该参数表示采用TCP协议。
          (6)-l,–len:设置读写缓冲区的长度,(default 128 KB for TCP, dynamic or 1 for UDP)。通常测试 PPS 的时候该值为16,测试BPS时该值为1400。
          (7)-b,–bandwidth [K|M|G]:指定UDP模式使用的带宽,单位bits/sec,默认值是1 Mb/s。
          (8)-t,–time:指定数据传输的总时间,即在指定的时间内,重复发送指定长度的数据包。默认10秒。
          (9)-A:CPU亲和性,可以将具体的iperf3进程绑定对应编号的逻辑CPU,避免iperf进程在不同的CPU间调度。

          通用参数(Server端和Client端共用):
          (1)-f,–format [k|m|g|K|M|G]:指定带宽输出单位,“[k|m|g|K|M|G]”分别表示以Kb, Mb, Gb, KBytes, MBytes,GBytes显示输出结果,默认Mb,eg:iperf3 -c 192.168.12.168 -f M
          (2)-p,–port:指定服务器端监听的端口或客户端所连接的端口,默认是5001端口。
          (3)-i,–interval:指定每次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eg:iperf3 -c 192.168.12.168 -i 2
          (4)-F:指定文件作为数据流进行带宽测试。例如:iperf3 -c 192.168.12.168 -F web-ixdba.tar.gz

          Server端专用参数:
          (1)-s,–server:iperf服务器模式,默认启动的监听端口为5201,eg:iperf -s
          (2)-c,–client host:如果iperf运行在服务器模式,并且用-c参数指定一个主机,那么iperf将只接受指定主机的连接。此参数不能工作于UDP模式。
          (3)-D:Unix平台下将Iperf作为后台守护进程运行。在Win32平台下,Iperf将作为服务运行。
          (4)-R:卸载Iperf服务(仅用于Windows)。
          (5)-o:重定向输出到指定文件(仅用于Windows)。
          (6)-P,–parallel:服务器关闭之前保持的连接数。默认是0,这意味着永远接受连接。

          Client端专用参数:
          (1)-c,–client host:iperf客户端模式,host是server端地址,eg:iperf -c 222.35.11.23
          (2)-u,–udp:表示采用UDP协议发送报文,不带该参数表示采用TCP协议。
          (3)-b,–bandwidth [K|M|G]:指定UDP模式使用的带宽,单位bits/sec,默认值是1 Mbit/sec。
          (4)-t,–time:指定数据传输的总时间,即在指定的时间内,重复发送指定长度的数据包。默认10秒。
          (5)-l,–len:设置读写缓冲区的长度,(default 128 KB for TCP, dynamic or 1 for UDP)。通常测试 PPS 的时候该值为16,测试BPS时该值为1400。
          (6)-n,–num [K|M|G]:指定传输数据包的字节数,例如:iperf3 -c 192.168.12.168 –n 100M
          (7)-P,–parallel:指定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使用的线程数。默认是1个线程。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同时使用此参数。
          (8)-w,–window:指定套接字缓冲区大小,在TCP方式下,此设置为TCP窗口的大小。在UDP方式下,此设置为接受UDP数据包的缓冲区大小,用来限制可以接收数据包的最大值
          (9)-B,–bind:用来绑定一个主机地址或接口,这个参数仅用于具有多个网络接口的主机。在UDP模式下,此参数用于绑定和加入一个多播组。
          (10)-M,–mss:设置TCP最大信息段的值
          (11)-N,–nodelay:设置TCP无延时
          (12)-V:绑定一个IPv6地址。
          (13)-d,–dualtest:运行双测试模式。将使服务器端反向连接到客户端,使用-L参数中指定的端口(或默认使用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的端口)。使用参数-r以运行交互模式。
          (14)-L,–listenport:指定服务端反向连接到客户端时使用的端口。默认使用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的端口。
          (15)-r,–tradeoff:往复测试模式。当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测试结束时,服务器端反向连接至客户端。当客户端连接终止时,反向连接随即开始。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双向测试,请尝试-d参数。

          一对一场景

          测试准备

          类型 数量 镜像 规格
          被测机(被测机:被压力测试网络性能的弹性云服务器,可作为 iperf3 测试中的 client 端(发送端)) 1台 CTyunOS 23.01(推荐) 4C8G(推荐)
          辅助云服务器(作为 iperf3 测试中的 server 端(接收端)) 1台 CTyunOS 23.01(推荐) 4C8G(推荐)

          准备两台处于不同计算节点的弹性云主机,网络可达,分别安装iperf,添加对应的安全组规则、防护墙规则放行。

          测试TCP吞吐量

          1. TCP发送带宽。

            # Server端开启iperf的服务器模式,指定TCP端口:10000,安全组规则入方向放行TCP 10000端口
            [root@ss-daliu2 ~]# iperf3 -s -i 1 -p 10000
            -----------------------------------------------------------
            Server listening on 10000 (test #1)
            
            # Client端启动iperf的客户端模式,连接服务端。ip为server端地址
            [root@ss-daliu1 ~]# iperf3 -c 192.168.0.15 -i 1 -t 60 -p 10000
            Connecting to host 192.168.0.15, port 10000
            [  5] local 192.168.0.8 port 37720 connected to 192.168.0.15 port 10000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Cwnd
            [  5]   0.00-1.00   sec   332 MBytes  2.78 Gbits/sec  4394    167 KBytes
            ...
            ...
            ...
            [  5]  52.00-53.00  sec   180 MBytes  1.51 Gbits/sec  6546    130 KBytes
            [  5]  53.00-54.00  sec   166 MBytes  1.39 Gbits/sec  5237    180 KBytes
            [  5]  54.00-55.00  sec   166 MBytes  1.40 Gbits/sec  5505   19.8 KBytes
            [  5]  55.00-56.00  sec   207 MBytes  1.74 Gbits/sec  7651   12.7 KBytes
            [  5]  56.00-57.00  sec   167 MBytes  1.40 Gbits/sec  5822    314 KBytes
            [  5]  57.00-58.00  sec   168 MBytes  1.41 Gbits/sec  5952   58.0 KBytes
            [  5]  58.00-59.00  sec   178 MBytes  1.49 Gbits/sec  6940    372 KBytes
            [  5]  59.00-60.00  sec   205 MBytes  1.72 Gbits/sec  6756   2.83 KByt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  5]   0.00-60.00  sec  10.7 GBytes  1.53 Gbits/sec  343419             sender
            [  5]   0.00-60.00  sec  10.7 GBytes  1.53 Gbits/sec                  receiver
            

            结果说明:
            Interval表示时间间隔。
            Transfer表示时间间隔里面转输的数据量。
            Bitrate是时间间隔里的传输速率。

          2. TCP接收带宽。

            # Server端开启iperf的服务器模式,指定TCP端口:10000,安全组规则入方向放行TCP 10000端口
            [root@ss-daliu2 ~]# iperf3 -s -i 1 -p 10000
            -----------------------------------------------------------
            Server listening on 10000 (test #1)
            
            # Client端启动iperf的客户端模式,连接服务端。ip为server端地址
            [root@ss-daliu1 ~]# iperf3 -c 192.168.0.15 -i 1 -t 60 -p 10000 -R
            Connecting to host 192.168.0.15, port 10000
            Reverse mode, remote host 192.168.0.15 is sending
            [  5] local 192.168.0.8 port 38316 connected to 192.168.0.15 port 10000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  5]   0.00-1.00   sec   336 MBytes  2.81 Gbits/sec
            [  5]   1.00-2.00   sec   172 MBytes  1.45 Gbits/sec
            ...
            ...
            ...
            [  5]  59.00-60.00  sec   179 MBytes  1.50 Gbits/se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  5]   0.00-60.00  sec  10.7 GBytes  1.53 Gbits/sec  360910             sender
            [  5]   0.00-60.00  sec  10.7 GBytes  1.53 Gbits/sec                  receiver
            

            结果说明:
            Interval表示时间间隔。
            Transfer表示时间间隔里面转输的数据量。
            Bitrate是时间间隔里的传输速率。

          3. TCP上下行带宽测试(双向传输)。

            # Server端开启iperf的服务器模式,指定TCP端口:10000,安全组规则入方向放行TCP 10000端口
            [root@ss-daliu2 ~]# iperf3 -s -i 1 -p 10000
            -----------------------------------------------------------
            Server listening on 10000 (test #1)
            # Client端启动iperf的客户端模式,连接服务端。ip为server端地址
            [root@ss-daliu1 ~]# iperf3 -c 192.168.0.15 -i 1 -d -t 60 -p 10000
            ...
            Thread FD 5 stopped
            Sender threads stopped
            tcpi_snd_cwnd 335 tcpi_snd_mss 1448 tcpi_rtt 1054
            send_results
            {
            	"cpu_util_total":	4.7314293702543742,
            	"cpu_util_user":	0.0694572749595791,
            	"cpu_util_system":	4.6619720952947947,
            	"sender_has_retransmits":	1,
            	"congestion_used":	"cubic",
            	"streams":	[{
            			"id":	1,
            			"bytes":	11446517760,
            			"retransmits":	354575,
            			"jitter":	0,
            			"errors":	0,
            			"omitted_errors":	0,
            			"packets":	0,
            			"omitted_packets":	0,
            			"start_time":	0,
            			"end_time":	60.00129
            		}]
            }
            get_results
            {
            	"cpu_util_total":	3.3835424728514676,
            	"cpu_util_user":	0.14802798323701713,
            	"cpu_util_system":	3.2355161562396457,
            	"sender_has_retransmits":	-1,
            	"congestion_used":	"cubic",
            	"streams":	[{
            			"id":	1,
            			"bytes":	11442323456,
            			"retransmits":	-1,
            			"jitter":	0,
            			"errors":	0,
            			"omitted_errors":	0,
            			"packets":	0,
            			"omitted_packets":	0,
            			"start_time":	0,
            			"end_time":	60.00149
            		}]
            }
            interval_len 1.000265 bytes_transferred 176291840
            interval forces keep
            [  5]  59.00-60.00  sec   168 MBytes  1.41 Gbits/sec  5895    474 KByt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Retr
            [  5]   0.00-60.00  sec  10.7 GBytes  1.53 Gbits/sec  354575             sender
            [  5]   0.00-60.00  sec  10.7 GBytes  1.53 Gbits/sec                  receiver
            Receiver threads stopped
            
            iperf Done.
            
            # 测试4线程TCP吞吐量,如果没有指定发送方式,iperf客户端只会使用单线程。
            $ iperf3 -c 172.16.0.9 -i 1 -P 4 -t 60 -p 10000
            

            结果说明:
            Interval表示时间间隔。
            Transfer表示时间间隔里面转输的数据量。
            Bitrate是时间间隔里的传输速率。

          测试UDP吞吐量

          带宽测试通常采用UDP模式,因为能测出极限带宽、时延抖动、丢包率。在进行测试时,首先以链路理论带宽作为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测试,例如,从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的理论带宽为100Mbps,先用-b 100M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包括实际带宽,时延抖动和丢包率),再以实际带宽作为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测试,会发现时延抖动和丢包率比第一次好很多,重复测试几次,就能得出稳定的实际带宽。

          # Server端开启iperf的服务器模式,指定UDP端口:
          [root@ss-daliu2 ~]#  iperf3 -s -i 1 -p 10001
          -----------------------------------------------------------
          Server listening on 10001
          -----------------------------------------------------------
          
          # Client端启动iperf的客户端模式,连接服务端
          [root@ss-daliu1 ~]# iperf3 -u -c 192.168.0.15 -b 100m -t 60 -p 10001
          Connecting to host 172.16.0.9, port 10001
          [  4] local 172.16.0.2 port 46011 connected to 172.16.0.9 port 10001
          [ ID] Interval           Transfer     Bandwidth       Total Datagrams
          [  4]   0.00-1.00   sec  10.8 MBytes  90.3 Mbits/sec  7799
          ...
          [  4]  58.00-59.00  sec  11.9 MBytes   100 Mbits/sec  8640
          [  4]  59.00-60.00  sec  11.9 MBytes  99.9 Mbits/sec  86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D] Interval           Transfer     Bitrate       Jitter    Lost/Total Datagrams
          [  4]   0.00-60.00  sec   714 MBytes  99.8 Mbits/sec  0.001 ms  133914/517118 (26%)
          [  4] Sent 517118 datagrams
          
          iperf Done.
          
          # 测试多线程UDP吞吐量
          $ iperf3 -u -c 192.168.0.15 -b 5m -P 4 -t 60 -p 10001
          
          # 进行上下行带宽测试(双向传输)
          $ iperf3 -u -c 192.168.0.15 -b 100M -d -t 60 -p 10001
          

          结果说明:
          jitter为抖动,在连续传输中的平滑平均值差。
          Lost为丢包数量。
          Total Datagrams为包数量。

          iperf测试udp丢包严重:可以尝试增大收发包缓冲区。

          echo 16777216 > /proc/sys/net/core/rmem_max
          echo 16777216 > /proc/sys/net/core/rmem_default
          echo 16777216 > /proc/sys/net/core/wmem_max
          echo 16777216 > /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
          

          多流打流测试方案(针对大规格云主机)

          针对大规格云主机,单进程打流可能无法发挥出云主机的性能,可以参考下述多流打流测试方案。

          虚机网络性能说明

          虚机从同⼀个队列发出的报文,在底层只能被⼀个cpu转发。即虚机⼀个队列的发包性能 <= 虚拟交换机单核转发性能。

          性能测试步骤

          1. 确定两个⽤于性能测试的计算节点: A, B。

          2. 在每个计算节点上分别创建2个虚机,虚机规格尽量大,虚机内核版本4.19及以上(建议使用CTyunOS 23.01)。

          3. 4个测试虚机内安装iperf3包。

            yum install iperf3
            
          4. B计算节点上的两个虚机(B1, B2)分别起iperf服务端。

            for i in {0..63}; do iperf3 -s -D -p $((5200 + $i)) ; done
            
          5. A计算节点上两个虚机(A1, A2)起iperf客户端(A1给B1发包, A2给B2发包),
            创建发包脚本:

            #!/usr/bin/env bash
            flow_per_thread=2
            max_thread=64
            run_time=60
            udp_opts="-u"
            # 默认用全力(100G)发送udp报文, 但可能存在丢包.
            udp_band_Mb=100000
            tcp_opts=""
            use_tcp=1
            usage() {
                echo '
            usage:
                $0 -s <server-ip> [--pps] [-n <nprocess>] [-t <time>] [--tcp]
            
            -s          Iperf server ip address.
            --pps       Send small pkts for pps benchmark. By default send large pkts for bandwidth benckmark.
            -n          Set max process number. If not set, tx queue number is used.
            -t          time in seconds to transmit for, default 60 seconds.
            --udp       Send udp instead of tcp(default). Udp is good for some special scenarios.
            -b          Bandwidth to send for udp mode. i.e. 1M, 2G,
            '
            }
            while [ $# -gt 0 ]; do
                case $1 in
                    -s | --server)
                        server="$2"
                        shift
                        ;;
                    -n | --nprocess)
                        max_thread="$2"
                        shift
                        ;;
                    -t | --time)
                        run_time="$2"
                        shift
                        ;;
                    --pps)
                        # 144 bytes
                        tcp_opts="$tcp_opts -M 90"
                        # 18(eth) + 28(ip) + 18(udp) = 64
                        udp_opts="$udp_opts -l 18"
                        ;;
                    --udp)
                        use_tcp=0
                        ;;
                    -b)
                        udp_band="$2"
                        _unit=$(echo $udp_band | grep -oiP '\d+\K[mg]')
                        _num=$(echo $udp_band | grep -oP '\d+')
                        if [ -z "$_unit" ] || [ -z "$_num" ];then
                            echo "bad bandwidth"
                            exit 1
                        fi
                        if [ ${_unit,,} == 'g' ];then
                            _num=$((_num*1024))
                        fi
                        udp_band_Mb=$_num
            
                        ;;
                    -h | --help)
                        usage
                        exit 0
                        ;;
                    *)
                        usage
                        exit 1
                    ;;
                esac
                shift
            done
            
            interface=$(ip route get $server |grep -oP "(?<=dev )\S+")
            n_txq=$(ls /sys/class/net/$interface/queues/tx-*/xps_cpus | wc -l)
            band_per_flow=$((udp_band_Mb/flow_per_thread/max_thread))
            i=0
            for fxps in `ls /sys/class/net/$interface/queues/tx-*/xps_cpus | sort`
            do
                aff=$(cat $fxps)
                if ((i >= max_thread));then
                    break
                fi
                no_zero_aff=$(echo "$aff" | tr -d '0xX')
                if [ -z "$no_zero_aff" ];then
                    _aff=$((1 << $i))
                    aff=$(printf "%x" $_aff)
                    echo $aff > $fxps
                fi
            
                # Affinity on only one core
                suffix=""
                for (( j=${#aff}-1; j>=0; j-- )); do
                    if [ "${aff:$j:1}" == "," ];then
                        continue
                    fi
                    if [ "${aff:$j:1}" != "0" ];then
                        aff_one="${aff:$j:1}${suffix}"
                        break
                    fi
                    suffix+="0"
                done
                if [ -z "$aff_one" ];then
                    echo "Failed to find txq affinity core"
                    exit 1
                fi
                aff_one=`echo $aff_one | tr '13579bdf' '1' | tr '26ae' '2' | tr '4c' '4'`
            
                if ((use_tcp > 0)) ;then
                    taskset $aff_one iperf3 -c $server $tcp_opts -P 2 -p $((5200+$i))  -t $run_time &
                else
                    taskset $aff_one iperf3 -c $server $udp_opts -b ${udp_band_Mb}M -P 2 -p $((5200+$i))  -t $run_time &
                fi
                ((i++))
            done
            wait
            

          测试pps(144B/64B小包):

          bash iperf-client.sh -s <B1-ip> --pps -t 300
          

          测试带宽(1500B大包):

          bash iperf-client.sh -s <B1-ip> -t 300
          
          1. 打流的过程中虚拟交换机会根据流量做balance,所以我们流量测试应持续5分钟。等待底层balance到最佳状态,以得到较好的性能结果。
          文档反馈

          建议您登录后反馈,可在建议与反馈里查看问题处理进度

          鼠标选中文档,精准反馈问题

          选中存在疑惑的内容,即可快速反馈问题,我们会跟进处理

          知道了

          上一篇 :  搭建微信公众号后台
          下一篇 :  网站性能测试的最佳实践
          搜索 关闭
          ©2025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B2-20090001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甲1号、3号2幢2层205-32室
          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424号 京ICP备 2021034386号
          ©2025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 2021034386号
          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4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B2-20090001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法律声明